轨道交通展消息 3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成功下线,它将肩负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施工重任。
海太长江隧道位于江苏省长江入海口,北起南通市海门区,南至苏州太仓市,最大埋深超过75米,最高水压超过7.5巴。隧道左线由中交隧道局承建,线路全长39.07公里,其中盾构隧道长9327米。
“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从过去长江隧道由清一色“洋盾构”掘进施工,到中交天和自主研制国产首台超大直径盾构机“天和号”破局,到国产盾构机与“洋盾构”同场竞技,再到如今的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在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中大显身手,彰显我国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研制和应用实现新跨越。
掘进过程中,“沧渊号”需穿越多种复杂地质带,特别在穿越长江及两岸大堤时,沉降需控制在毫米级,掘进难度极大,且江中地质勘探覆盖区域有限,未知区域多,犹如“摸着石头过河”。近17米的开挖直径意味着刀盘所需扭矩大,主驱动轴承负载大;穿越黏土地层,盾构机易结泥饼;高水压对主驱动密封、盾尾密封等部件承压能力要求极高,在保持高性能负载前提下,如何确保盾构机在长江底连续长距离掘进是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对此,中交天和研发团队为“沧渊号”搭载三大利器:一是构建“数字大脑”搭载智能掘进系统,实现掘进全程自主控制、智能诊断维护和智能降耗;二是打造“智刃铁齿”革新高效掘进法则,可实现石英砂含量约65%地层单次掘进2000米内不换刀;三是配置“智慧心脏”主动防护安全升级,实现掘进可视、可达、可控,有效避免刀盘异常导致主轴承过载。同时,“沧渊号”还配置管片连接构件智能拼装及掘进同步拼装控制系统,实现智能拼装与掘进作业同步,生产效率提高50%;集成管片上浮、盾尾间隙及管片变形监测预警系统,精准消除可能出现的误差;配备绿色换管装置及智能控制系统,保证掘进安全环保和隧道成形质量。
中交天和总工程师杨辉表示,“十隧九漏”至今依然是隧道工程建设,特别是水下隧道工程建设的世界性难题。我们结合多年水下和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掘进经验,率先解“十隧九漏”、毫米级精度控制的世界难题,创下所建超140万平方米隧道内壁滴水不漏、管片上浮量和错边量分别控制在8毫米和3毫米内、地面沉降控制在3毫米内的行业新高度。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轨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6条,运营里程10975.8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61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5亿人次,进站量17.0亿人次。4月份,客运量环比减少0.3亿人次,减少1.0%,同比增加0.9亿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65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增加2.1%,同比减少3.5%。本月无新开通线路。 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68条,运营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运量27.5亿人次,进站量16.3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8695万人次,进站量5809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3条,运营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运量1047万人次,进站量990万人次。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