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轨道交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到智能升级的深刻转型。高铁网与城市地铁的日益密集,给运营维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开辟了全新路径,预示着一场以数据驱动、智能决策为核心的行业革命正在加速到来。
当复杂性与智能化相遇,一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围绕“保障乘运安全、提高乘车效率、优化客流管理、提升服务体验”四大维度,并结合“车、站、路”三大场景落地智能化应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一个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的蓝海正向AI行业敞开大门。
智慧运维是轨道运营“刚需”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轨道交通网络。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58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累计开通运营线路361条,运营总里程达12160.77公里,其中地铁线路9306.09公里,占比76.53%;其他制式轨道交通线路2854.69公里,占比23.47%。另据铁路局统计,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4.8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中国轨道交通规模继续位居世界前列。
然而,庞大的网络规模也带来了巨大的运维压力。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设备数量庞大、类型复杂,被动维护模式导致成本高昂且影响服务质量。一次列车非计划停运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损失和社会影响则难以估量。在运维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智能化手段已成为保障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降本的关键支撑,轨道运营智能化“刚需”显而易见。
人工智能技术在轨道领域应用广阔
人工智能市场大而全 增长动力明显
人工智能企业迈入轨道领域正当时
帕西尼携手深铁集团,人形机器人TORA-ONE开辟智慧安检新场景
重庆轨道集团携手360集团共建智慧轨道
金现代OCR助力青岛地铁多系统协同
科沃斯商用携手苏州地铁共建“AI清洁机器人联合实验室”
宁和智能智能巡检机器人助力南京地铁1号线智能运维
北京可安可智能携手哈尔滨地铁开发智能巡检机器人
2025ARTS上海国际先进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聚集了全国地铁公司、铁路局及工程单位决策层,设智慧交通与数字化解决方案展品展示,配套智慧运维专场轨道交通高峰论坛,为AI企业打造展+会的形式,直接提供产品展示、与客户面对面的精准对接机会。
帮您解决轨道交通市场门槛极高有产品却进不来,没渠道难推广的尴尬境地,有技术有产品现场当面谈,在这里找到您的准客户、合作落地。
市场快速洗牌,先入场的企业先开始规模化落地,速速扫码参展预订,拿到属于您的专场“入场券”!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北京市发改委近日披露,“十四五”以来北京市累计已有近300家单位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其中,北京公交集团作为清洁生产单位,已经实施30项方案,1562辆公交车完成淘汰更新,实现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7万吨。 交通领域一直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2023年,北京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耗约占全市能耗的17.5%。这意味着,推进交通领域节能降碳,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截至2024年年底,北京公交集团运营常规公交线路1261条,线路长度29084公里,年行驶里程10.94亿公里,年客运量20.98亿人次。此前,北京公交集团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实施节能、减碳、降耗、减污、增效等方面30项清洁生产方案,在绿色发展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30项清洁生产方案可归纳为车辆电动化改造、绿电应用和全系统节能环保改造三大工程。”北京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提升交通领域绿色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能源的高效利用、交通工具道路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和降低。 该集团运营的主要设备为公共电汽车。本轮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实施6项车辆更新方案,累计更新车辆1562辆,具体包括: 109辆柴油车更新为纯电动车、369辆LNG天然气车更新为增程式(气)电动车、350辆LNG天然气车更新为增程式(油)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