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随着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由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国内最大纵坡综合管廊隧道——深圳市14号线共建管廊1标六工区盾构区间顺利贯通,这也是深圳市四期共建管廊首个盾构区间全部贯通的工区。
深圳地铁四期共建管廊包括地铁12号线、13号线、14号线及16号线共建管廊,总长84.05公里,其中14号线共建管廊长40.78公里,穿过罗湖、龙岗、坪山等区,在罗湖段采用明挖工法施工,在龙岗段、坪山段采用盾构法施工。14号线共建管廊是深圳地铁四期共建管廊中跨度最长的工程,也是深圳管廊建设史上线路最长、投资最大、装配化率最高的项目。
▲盾构贯通
深圳14号线共建管廊工程需要上跨下穿多条地铁线,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25到30号综合井区间与在建的地铁14号线的最小垂直间距仅有1.7米,要确保既有线路正常运营,大大增加了管廊隧道的施工难度。同时,该区间管廊线路大纵坡分布广,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纵坡管廊盾构隧道,坡度高达千分之五十。在如此大的坡度下进行管廊盾构施工,尚无成功经验可以参考,对施工的技术要求和安全风险管控都是极大的考验。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盾构区间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掘进过程中姿态难以控制,盾构掘进堪比“绣花”。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实时监控、分析并调整掘进参数,全面掌控地层变化情况,及时进仓更换刀具,通过控制盾构推进压力、出土量和注浆量等方式,不断调整掘进姿态,成功攻克了喷涌、硬岩掘进难度大等技术难题,盾构机平稳穿过19个重大风险源,为顺利实现区间贯通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和技术保障。
为了保证盾构施工安全,项目部针对最大纵坡盾构施工,依托“白云波创新工作室”,特别研制了70T超级电容电机车,为电机车增加了撒沙系统、四级制动电子限速系统、电子标签限速等一系列安全措施。有了“最强大脑”,在大坡度段,系统会自动检测识别,即使调至高速档,机车编组也会自动低速运行,确保不因速度过快引发设备故障。围绕“大纵坡盾构施工”主题,该项目确立了2项创新课题,并获得了3项技术专利,为后续大纵坡管廊盾构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了解,深圳14号线共建管廊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承接工程周边110千伏及以上电力电缆、通信线缆、给水管、再生水管及天然气管道等各类地下管线,惠及布吉、南湾、横岗、爱联、龙城、宝龙等片区,极大地提高该区域地下管线敷设、更换效率,还大大方便了后期管线维护、检修工作,对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水平、增强区域综合承载能力、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