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内光带变暗
近日,细心的车主发现,途经武汉东湖隧道湖心岛区域时,以往晃眼的光带没有了,大大消除了行车隐患。
去年,有市民向极目新闻反映称,车行在东湖隧道后上方有刺眼的“光带”(本报2021年9月17日曾予报道)。6月20日,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这一问题已得到解决。
湖心岛区域光带变暗了
昨日,记者驾车从红庙立交进入东湖隧道,单向3车道的隧道内壁灯带连续,光照敞亮。即将进入隧道湖心岛区域时,隧道上部提示屏出现“天窗段阳光直射,谨慎驾驶”的字样。车进入长约1千米的连续天窗段,可见太阳照在车道上,形成的7组横向光斑,如一条光带,地上依稀可见网状空隙。与去年夏季相比,该光斑亮度已明显变暗,车辆驶过光斑区,不再有如“闪光灯”刺眼的感觉,光线较为平和。
在东湖隧道湖心岛区域的地面上,记者看到,长约1千米的隧道“天窗段”在原有的网状通风口上方,设置一层黑色遮阳网。经过多层“过筛”,进入隧道明亮的光线已大幅减弱。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介绍,此前从昏暗的隧道内突然驶入强光区域,眼睛非常不适应,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如今整改后,光线适中。
隧道天窗罩上了遮阳网
新设的遮阳网
为了降低光带晃眼的影响,有关部门多次研究处治办法。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市桥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国内最长穿湖城市隧道,东湖隧道下穿东湖段长7公里,2015年12月建成通车。为满足消防安全要求,隧道设计时,通过湖心岛将隧道分为入湖段、湖心岛段和出湖段三段。其中,湖心岛段设置敞口段是自然通风口,因结构需要,在敞开段顶部连续设置了横撑梁,形成多个通风窗口,夏季正午阳光垂直照射在隧道内,形成连续光带,对车辆通行造成一定影响。为消除这一隐患,该中心召集隧道设计单位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铁四院及隧道养护单位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下属武汉市政集团,共同研究出光带问题处治方案。
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下属武汉市政集团桥梁公司东湖隧道项目负责人李长春说,综合消防安全及隧道抗风险能力的考量,最后确定方案,在湖心岛自然通风口顶,设置高约2米的遮阳网,该遮阳网立架可以永久设置,遮阳网由隧道养护单位定期维护。
李长春表示,目前,湖心岛近1千米的东湖隧道“天窗区”,已设置4块遮阳网降低强光直射,其他分散的“天窗区”上方,也已种植竹子等遮阳效果好的茂盛植被。市民驾车行经隧道时,可根据指示牌提示提前调整,安全出行。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