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2年6月右线贯通后,7月5日,公司承建的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线引入机场隧道(南宁GTC机场线)左线顺利贯通,项目较计划工期提前105天实现双线贯通。
南宁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罗贤民,南宁轨道交通集团副总经理赵喜斌,广西南崇铁路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莫星群,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靳玉东,以及勘察、设计、监理单位代表参加了贯通仪式。
南宁GTC机场线隧道项目于2020年8月启动,2021年5月始发井建成。盾构段右线全长2953.69米,于2021年6月始发,2022年6月贯通。左线全长2954.860米,于2021年7月始发,2022年7月贯通。
隧道沿线地质复杂多变,包括长1.3公里的全断面泥岩地层、0.6公里的全断面白云质灰岩地层和1.1公里的黏土、白云质灰岩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复杂的地层结构是项目施工面临的首要难题。
其中,盾构机在抗压强度高达100Mpa的全断面白云质灰岩地层中掘进时,盾构刀具磨损严重,进仓换刀频繁,极大地考验了盾构机性能和刀具配置的科学性,黏土、白云质灰岩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对盾构姿态控制要求高。
南宁GTC机场线隧道左线区间可溶岩段占比高达53%,后1.5公里为岩溶强烈发育区,钻探、物探共揭露溶洞多达177个,溶蚀破碎带57处,溶洞连通性较好,其中31%的溶洞洞体垂直高度超过3米,空溶洞占79%,盾构掘进过程中极易出现栽头风险,施工难度极大。
在施工中,南宁GTC机场线项目根据溶洞所处的深度、地层条件分别采用振动沉管及钻孔埋管进行预注浆,注浆完成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及龄期后及时取芯验证效果,“一环一策”动态调整掘进参数,确保盾构安全。
项目通过倒排工期至每周、每日,对可能影响施工进度的物资、设备、安全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全力保障施工生产;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加大盾构掘进巡查和监控,紧盯施工现场,科学组织施工,有效保证了重大危险源施工的可控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措施并刚性执行,激发项目全员尤其是前勤班组的生产热情,并提前3个月完成主体工程施工。隧道左线施工中创造了单日最高掘进24米的佳绩,并安全穿越了机场高速桥、国道桥等风险源。
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GTC)工程位于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2航站楼前,是广西第一个集民航、城际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公路、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立体换乘、无缝衔接,提高航空旅客出行效率,有效满足南宁吴圩机场客流快速增长需求。
盾构段贯通后,项目部将快速整合资源,严把安全关质量关,全力以赴投入联络通道等辅助工程施工,确保按期通过工程移交验收,为南宁空港枢纽建设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