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交一航局承建的我国北方第一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工程——大连湾海底隧道E17管节顺利完成安装。“这是我国首制沉管安装船组‘津安2’‘津安3’联合安装的第50个沉管,标志着这对‘姊妹船’已成为世界上安装沉管最多的施工船组。”7月9日,正带领团队在烈日下套装最后E18管节的“津安2”“津安3”总船长刘建港说。
“安装船‘津安2’、‘津安3’是姊妹船,2012年9月26日建成并投用,是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沉管安装建设的功勋船舶,主要负责运输和安装工作。两艘安装船连接在一起作业,长40.2米,型宽56.4米,设计吃水5.4米,吊重吃水7.3米,是世界上体积最大最先进的浮运安装施工船组。”刘建港介绍。
7月9日,刘建港带领团队套装E18管节,为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最后一个沉管安做准备。刘建港摄在港珠澳大桥隧道工程中,这对“姊妹船”成功完成33个沉管安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浮运安装经验,这也是大连湾海底隧道17个沉管得以快速顺利安装的前提和基础。浮运安装的时候,“姊妹船”一前一后连接在一起将6万吨左右的沉管精准安装至海底指定位置,连接在一起的“姊妹船”相互配合完成浮运安装任务。安装结束后,两船分开,各自完成舾装件拆卸任务后驶离作业海面。“我陪伴和驾驶‘津安2’至今有6年了,我们的船本身没有动力,主要通过缆绳来控制管节位移。缆索分为吊索缆索L,安装缆索H,系泊缆索M。这些字母的位置我闭着眼睛也能找到它。”“津安2”船长袁明东说,我们主要负责沉管安装,为了保障浮运时沉管的安全,我们需要精准把握航行速度,一般保持在每分钟1.85米。”“我驾驶‘津安3’有3年了,浮运安装的时候虽然连接在‘津安2’的后边,但是‘姊妹船’的主船,管节的浮运,安装,测控,拉合等重要系统都在这个船上,所以,对操作员的把控要求特别高,不同的任务阶段需要提供不同的速度。比如,沉管下放速度一般保持在每分钟0.01米,这些操作都需要操作工反复实践和演练才能精准达到的。3年来,看到一个个6万吨左右的沉管在眼前沉入海底,为祖国筑起海底通途,我就特别激动特别自豪,再苦再累都值得。”“津安3”船长于兴厅激动地说。
“随着安装船组E17管节顺利安装,沉管隧道贯通在即,项目团队和这对“姊妹船”正在全力推进E18管节和最终接头的安装工作,向大连湾海底隧道沉管安装“收官之战”发起冲刺。”刘建港信心满满地说。
刘建港总船长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E17管节安装“津安3号”指挥船上
大连湾海底隧道是中国北方第一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工程,也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项技术条件复杂、环保要求高的跨海交通工程。隧道全长约5.1公里,包括新建海底沉管隧道工程、陆域段隧道工程、道路工程等,其中沉管海底隧道长3035米,由18节预制管节组成,单节沉管最大重量约6万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的排水量。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