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10点,在位于合肥市瑶海区裕溪路和钟油坊路交叉口地下12米深处的裕溪路电缆隧道内,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员工付晓等正在进行设备特巡。
从位于道路旁不起眼的门口进入,顺着台阶一直向下,就来到裕溪路地下电缆隧道。与地面上车水马龙的热闹场景相比,这里呈现的景象像极了另外一个世界。接近正圆形的隧道直径达到了2.5米以上,十分宽阔,比成人手臂还要粗的高压电缆敷设于两侧的金属构架上,一直延伸至看不到的远方。
全长689米、深12米的裕溪路电缆隧道建设于2019年,是安徽省首条专业的电缆隧道。隧道内敷设了110千伏彭来等5回110千伏电缆,将电能输送至东郊、来安路等大型变电站。迎峰度夏以来,这里5条电缆平均实时输送负荷达18万千瓦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合肥东部城区供电地下“动脉”。
“现在地面上温度接近35度,这里常年在22度左右,由于夏季温差较大,我们要注意冷凝水现象,避免在线监测设备故障。”付晓和徒弟王谋畅沿着通道一直向内行进了数百米,两人仔细观察着两侧电缆和各类设备的状态,不时地小声讨论着。来到一处电缆中间接头位置,他们摆放好笔记本电脑,将监测装置夹固定于电缆上,不一会儿在屏幕上就显示出各类闪动的数据和图标。
“这个是局部放电检测仪,它就像我们熟知的体检‘心电图’一样,可以掌握运行中高压电缆最关键部位接头位置局部放电情况。通过电脑系统对各类信号和图像的综合分析,可以判定这里没有发生局放现象,电缆运行健康良好。”据付晓介绍,入夏以来高温持续,供电负荷较高,为了确保供电平稳,他们定期对全市地下高压电缆进行局部放电、红外测温、接地环流等一系列的全面检查,发现问题隐患同步处置。
据人民日报消息,5月5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劳动节假期第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6945万人次,环比下降4.5%,同比增长13.0%。其中:铁路客运量2110.0万人次,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11.5%。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4493万人次,环比下降5.2%,同比增长13.2%。水路客运量110万人次,环比下降34.0%,同比增长1.8%。民航客运量232.0万人次,环比增长3.2%,同比增长5.6%。 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其中:铁路客运量累计10169.2万人次,日均2033.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累计13.45亿人次,日均2.69亿人次,同比增长7.6%。水路客运量累计868.9万人次,日均173.8万人次,同比增长24.9%。民航客运量累计1114.3万人次,日均22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8%。 5月4日(劳动节假期第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8204.2万人次,环比下降2.7%,同比增长12.0%。其中:铁路客运量1978.6万人次,环比增长9.1%,同比增长11.1%。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