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武汉地铁16号线二期全线“轨通”,为后期线路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将进一步加快通航产业园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产城融合。
大干60天提前工期10天
16号线二期起点位于纱帽大道与薇湖南路交叉口以东,沿纱帽大道敷设,高架线路全长4.22公里,共设兴城大道、幸福园路2座车站。项目部将该工程划分为6个施工区域,沿途跨越7个市政道路交叉口。为满足200余名作业人员多点多面同步施工,投入人字轨排拼装起重机、地铁轨道车、电子正火设备等机械设备15台套。
项目部按天倒排工期,根据土建施工进度并及时调整轨道施工计划,遇到困难第一时间解决。同时,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土建施工完一个作业面,辅轨便无缝衔接,按照“先交先干,随交随干”的模式组织施工。武汉地铁建设总部一级项目经理周歌军介绍,自5月28日进场,项目部大干60天,轨通的节点较计划提前10天,为后期其他专业施工及联调联试争取了时间。
对标高铁施工标准坚持“双零”目标
16号线列车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作为武汉地铁跑的最快市域快线,施工标准对标高铁。周歌军介绍,项目部坚持“双零”目标:以零质量缺陷实现零质量事故,以零安全违章保证零安全事故;精雕细琢,以绣花的手法干好每一米道床。
项目部严控质量,采用高铁CPⅢ控制网测量技术,保证全线的轨道控制网精度;轨道铺设时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仪进行精调,浇筑前精度控制±0.5mm以内,以保证最终轨道的几何尺寸达到并高于规范标准;道岔采用整铸式滑床板、合金钢尖轨及爆炸硬化高锰钢辙叉,可有效提高道岔使用寿命,减少运营维护工作量。
定制2个遮阳棚养护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的道床“内实外光”,用手触摸表面光滑。而其背后,项目部付出了艰辛努力。
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出现裂缝,施工前,量身定制了两个180米长的导轨式遮阳棚,混凝土浇筑到哪,遮阳棚就遮到哪,没有了太阳的暴晒,更利于混凝土保湿养护,也可有效避免暴雨影响。
同时,浇筑混凝土温度在20度左右最合适,项目部选择了夜间零点至凌晨3点开始浇筑,混凝土稀稠可控便于充分振捣确保后期成膜效果,及增强混凝土强度。
在施工中,针对高架混凝土天泵泵送过程中混凝土容易污染扣件的通病,项目部通过多次论证,先后试用的塑料袋包裹、塑料薄膜包裹等方式,都无法完美的实现扣件防污染保护,经过多次实验,最终经项目部研发出扣件保护双层收紧袋,紧紧的把扣件包裹在里面,有效预防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扣件污染,避免后续大量的清理工作。
铺轨施工高峰期,正值武汉盛夏,项目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上午6时至10时,下午4时至8时,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项目相关负责人说:“每天,我们送绿豆汤、酸梅汤到施工现场,工地还配有防暑降温休息室,施工人员累了可随时进来休息降温,里面安装了空调,配备了人丹、十滴水等降暑药品。”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