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高温天“炙烤”着甬城,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后通段却是一派大干快上“火热”景象:车站外加快站口周边工程收尾,车站内争分夺秒完成机电安装,机房里紧锣密鼓进行信号调试……
7月26日,2号线二期后通段开始试运行,计划年内开通运营。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轨道“高温战士们”是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等多重考验下,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确保早日高质量建成通车的。
人员设备轮番上
“抢”出23天工期
2号线二期后通段全长2.9公里,包括红联站、招宝山站两站两区间。小编来到红联站,该站为2号线和6号线换乘站,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进行车站支架拆除及出入口结构施工。当天气温高达38℃,周边设有乘凉设施和茶水点,降温消暑用品整齐摆放,大干同时有力保障了身体健康和施工效率。
业主代表范昊宇介绍,2号线二期后通段车站周边建筑密集,工程体量大,施工难度高。以红联站为例,该站位于老城核心区,是宁波轨道交通首座主体结构入岩基坑,施工高峰期2个主体基坑和8个附属基坑同时作业,目前涉及2号线部分已基本移交、验收,6号线部分正在加快推进。
为高质高效完成土建工程,宁波轨道交通超前统筹谋划,科学合理组织,狠抓工程质量。同时增加人员设备,现场投入钻孔桩设备16台,大型起重吊装设备17台,挖掘机12台以及300余名工人,管理人员带头坚守一线,“白+黑”轮番作战,最终“抢”出23天工期,为年内建成投运创造先决条件。
一天行走4万步
跑出机电工程加速度
机电工程是轨道交通工程的血脉,包括通信、信号、供电、综合监控、装修等多个施工专业。在红联站地下区域,尽管没有烈日当空,闷热环境下大家同样挥汗如雨、“热”力四射。为避免空气流动影响焊接,即便有鼓风机等降温设施,施工期间也坚持关掉。
“一天走了4万多步!”一位工人晒出步数,调侃自己就是行走的“五花肉”。据了解,机电专业自去年10月入场后,持续加大人员投入,通过倒排工期、多点作业、交叉施工等,全力推进车站收边收口、室外给排水、出入口及附属结构机电安装及装修等工作。
在站台层环顾四周,只见天花吊顶错落有致,灯光设施交相辉映,一座风格明快、简洁通透的车站已初具雏形。“红联站和招宝山站已经进入最后的机电设备安装及装修施工收边收口阶段。”业主代表景亮告诉小编,目前两个车站机电安装已累计完成85%,总体形象进度达到83%。
奋战19个夜晚
完成信号设备升级
在隧道深处,有这样一群坚守者,他们日夜奋战、争分夺秒,只为信号设备及时入场,保质保量完成调试任务。屏幕一闪一跳的数字、机房一帧一幕的画卷、设备一点一滴的变化,是这群青年先锋使命担当与辛勤汗水的最好见证。
信号设备升级是设备安装后调试工作的“核心”环节,内容庞杂且工作量大,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运营分公司通号二车间组成的突击小队利用夜晚时间,连续19天通宵达旦,最终提前完成信号设备三个阶段升级。同时,对机房设备进行专项检查,持续整改问题,为7月26日顺利试运行打下关键基础。
2号线二期线路全长8.5公里,分首通段和后通段。首通段已于2020年5月30日开通运营,正在建设的后通段自首通段终点聪园路站后,设招宝山站、红联站,向东南方向串联临江片区和镇海老城区,下穿甬江到达北仑小港片区,止于红联站。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