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危险,请速离开……”在中铁十八局四公司苏州轨道交通VIII-TS-10标施工现场,由于走到了汽车吊司机的视野盲区,工人宁东保第一时间听到了智慧管家的提醒。日前,项目部一位“耳聪目明”的智慧管家迅速走红,它以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为手段,在工地“看”得见隐患、“嗅”得到危险,成为项目管理的好帮手。
在城市地铁施工中,往往面临作业空间狭小、交叉施工频繁等困难。为确保工人安全作业,该项目在机械视线盲区安装了AI行人检测摄像头及声光报警器,在驾驶室安装了高清显示器,人员一旦进入视线盲区,识别到危险的智慧管家就会立即发出警告。“除了汽车吊和履带吊,针对高空作业的龙门吊,我们还安装了可视化系统和激光防撞限位装置,实现了无死角监测预警。”项目部安全负责人刘明茂介绍。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为现场12台大型机械安装了防碰撞视频监控设备,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管理,最大限度避免了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智慧用电控制平台(中铁十八局 供图)
在助推施工生产方面,智慧管家也有“妙计”。项目负责施工的仁爱路周边环境复杂、地下管线密布。针对这一难题,项目团队大力应用BIM技术,对管线迁改和交通导改方案进行三维建模、计算验证,有针对性地优化施工方案,节省了工期。此外,他们还利用BIM技术绘制盾构机模型,模拟盾构下穿既有地铁线,对风险点进行三维可视化的预判标注,并根据管片图纸绘制管片模型,模拟出盾构机最优掘进姿态路线,有效指导盾构施工,确保隧道工程质量与安全。
走进项目驻地,智慧管家的智慧触角已延伸到更多项目场景。宿舍安装了微动雷达传感器,人员进出房间可以实现联动智能断路器送电和断电,合理节约能源,提高用电安全性。室外电箱增加了漏电预警报警系统,对过流、超温等异常情况主动提醒并记录,实时监测用电情况。工人区增设了智能充电桩,电动车在充电过程中一旦发生过载或短路,立刻启动报警装置和电路保护功能,电瓶充电完成后实现自动断电,实现“防患于未燃”。“目前,我们已在项目部办公区、工人集宿区安装了人体感应器、智能断路器等设备共72台,节约用电量约50%-70%,每年减少碳排放约550吨。”项目负责人万朝栋介绍。
轨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6条,运营里程10975.8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61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5亿人次,进站量17.0亿人次。4月份,客运量环比减少0.3亿人次,减少1.0%,同比增加0.9亿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65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增加2.1%,同比减少3.5%。本月无新开通线路。 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68条,运营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运量27.5亿人次,进站量16.3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8695万人次,进站量5809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3条,运营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运量1047万人次,进站量990万人次。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