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里程达831公里,线路达20条,运营车站共计508座,换乘车站共计83座,网络规模领跑全球,地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为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服务水平,近年来,上海地铁通过增加运力的方式缓解高峰时段大客流出行压力。
什么是地铁增能?上海地铁通过哪些方式增能?详见↓
什么是地铁增能?
地铁增能是指根据线路客流情况,对客流强度较大的区段增加列车班次,缩短运营间隔,提升线路运能的措施。
上海地铁通过哪些方式实现增能?
地铁增能的方式主要包括增投列车,缩短运营间隔;提高列车运行速度;提升终端站折返能力;加快新线投运,均衡路网客流。
增投列车,缩短运营间隔
十三五期间,线网高峰列车投用数增加269列,达到822列,全网18条运营线路中15条线路缩短高峰间隔,其中大部分线路最小运营间隔达到2分30秒,6、11号线达到2分钟,7号线达到1分55秒,9号线达到1分50秒。
提高列车运行速度
在列车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提升旅行速度方式,加快列车周转时间,从而提升运能。旅行速度是指列车从起点站发车至终点站停车的全程平均运行速度,包括列车各区间的运行时间、各中间站的停站时间在内的平均运行速度。
提升终端站折返能力
随着列车密度增加,线路终端站的折返能力逐步成为限制运能提升的主要瓶颈,终端站的通过能力受阻将导致线路拥堵、运能下降。为此,运营单位详细分析折返过程中的作业时分,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提升终端站乘降、折返作业效率;基于系统功能加快终端站道岔、信号等设备动作紧凑性,提高列车折返效率。上海地铁线网中1、5、12、13号线连续折返间隔达到2分30秒,8号线达到2分15秒,6号线达到2分钟,在增能的同时确保了线路畅通。
加快新线投运,均衡路网客流
由于单线的运能有限,即使全运力投放也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因此可以通过新线分流的方式提升线网运能。
上海地铁加快推进新线开通工作,近年来开通的一系列线路和新增的换乘枢纽极大地缓解了线网拥堵,比如12号线、13号线汉中路站、12号线陕西南路站、13号线南京西路站、15号线顾村公园站、18号线长江南路站等。上海地铁将持续优化线网配置,为既有线路减负。
轨道交通展消息 据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8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运营里程11210.7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72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1亿人次。8月份,客运量环比减少0.4亿人次,降低1.4%,同比增加0.7亿人次,增长2.6%。8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31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降低1.7%,同比降低4.9%。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72条,运营里程9722公里,完成客运量27.9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7995万人次,进站量5360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4条,运营里程518公里,完成客运量1025万人次,进站量970万人次。 本月新增运营里程63.9公里,新增运营线路1条,为宁波地铁7号线;新增运营区段1个,为南京地铁5号线北段。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相关推荐:中国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免费参会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