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作为城市现代化、大运量、高效率、快速便捷、绿色环保的重要公共交通系统,被广大市民寄予厚望。
2012年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十年间,武汉地铁运营线路由1条增至11条,运营车站由26座增至282座,运营里程由29公里增至435公里,增幅位列全国前五。
十年来,随着地铁运营线路的持续开通,地铁由单条线路向“工”字型架构拓展,再到连线成环、串环组网。去年年底开通75公里线路后,运营总里程突破400公里达到435公里,至此武汉迈进了世界级地铁城市。
如今的地铁运营线路覆盖武汉所有城区,四穿长江、两穿汉江,全市过江分担率达到60%,市民“过江难”已成为历史;与“四大火车站”和天河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无缝衔接,并通向鄂州市域,为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贡献地铁力量。
随着运营里程持续增加,线网客流也在持续递增,最高客运量由十年前的不足40万乘次增长至460万乘次。
为更好地满足市民乘客出行体验,武汉地铁持续加强运能提升工作,推行动态调图模式,实现客流与运力的精准匹配。十年前,武汉地铁1号线行车间隔约5分钟,十年里全线网调整运行图近200次,2号线行车间隔由2012年年底开通初期的5分12秒压缩至目前的2分30秒,4条线路最小行车间隔压缩至4分钟以内。
今天的武汉地铁,高峰时段上线列车数达到326列,可以同时容纳近50万人乘坐,如果把326列车排在一起,足足有39公里长。
运行效率大幅提升,运营服务更加聪慧。十年前,乘客乘坐地铁需手揣零钱排队购票,如今,拿着手机“刷码”即可快速进出站。2018年年底,“Metro新时代”APP上线,武汉地铁开启互联网票务服务时代。
此后,武汉地铁陆续增加非现金充值、扫码购票等票务功能,特别是2021年5月上线第三方APP乘车码,受到广大市民乘客的青睐。
截至目前,武汉地铁已接入支付宝、微信、云闪付等11个APP乘车码、上线银联闪付过闸功能,与上海、南昌、苏州、常州等多座城市APP乘车码实现互联互通。
如今,武汉地铁二维码过闸使用率占比近一半,手机扫码支付购票占比近九成,多样化移动支付生态逐步构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有温度的服务。2015年起,武汉地铁启动“微笑服务”品牌创建工作,精细打磨运营服务各环节,多渠道、多途径倾听市民呼声、乘客期盼,持续改善乘车和出行环境,拓展个性化服务标准体系,一站式服务、末班车守候、预约式服务、强弱冷车厢等一批有武汉特色、地铁亮点的服务举措在全线网推广,运营服务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打造出城市窗口形象为文明城市增色添彩。
地铁十年来安全行车2.5亿列公里,运行图兑现率、正点率、服务设备设施可靠度均超过99.9%,乘客满意度超过96%……
如今的武汉地铁,网络运行可靠度、服务水平、运营效率等关键指标均走在全国地铁城市前列。
根据武汉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武汉将形成66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届时,多层次、一体化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