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供电分公司在北翟路基地正式启用“上海地铁供电数字运维中心”。这不仅是供电三十年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上海地铁供电专业跨越800加快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标志,超大规模轨道交通供电网络的智慧管理、数字化运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时刻保证上海地铁供电设施设备状态安全可控,为第五届进口博览会等重要节点、重大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全面感知,集成应用
实现设备状态有效可控
通过深度应用供电智能运维系统平台,全面感知设施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对接触网悬挂检测、主变电站局放监测、直流电缆温度监测、直流负荷监测、应急电源监测等13大类重点设备状态的全面感知。逐步形成接触网关键部件“松、裂、断、侵、脱”故障精准识别;43座主变电站核心设备内部绝缘状态精细监测;直流电力电缆故障隐患、直流牵引负荷波动提前预警;全网络UPS等应急电源管理无盲区等重要设备风险预防处置机制。能够全面保证上海地铁供电设施设备状态安全可控,为第五届进口博览会顺利召开保驾护航。
全程管控,集约管理
实现生产业务高效可控
通过集约智能运维决策、生产管理及应急指挥功能,在设备状态全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修程修制的动态优化,形成更具针对性的生产计划任务;在生产计划实施过程中,发挥生产管理平台资源聚合、共享特点,预制生成典型操作票、试验数据系统分析、开展集中停送电、多专业联动作业等业务,实现更有效的工作协同。在应急响应处置时,根据现场实际需求,依托可视化系统和专家系统,高效传递信息,远距离调度支援,实现更加灵活的指挥协调。
全面覆盖,集中研判
实现业务决策高效优化
目前,上海地铁供电数字运维中心已打通各类生产平台数据交互通道,汇聚各类供电设备与业务的海量数据,通过智能梳理、分类分析各类数据,形成全网络17条线路电力系统一体化管理,实现上海地铁供电系统“一屏观全域”。
通过整合单体设备到变电、接触网系统状态的各层各类数据,实现供电业务数据融合,分层分类发挥数据驱动功能作用,构建数字化看板,为轨道交通网络各层次电力业务决策提供丰富数据支撑,形成“一网管全局”。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供电分公司将发挥上海地铁供电数字运维中心作用,构建“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安全健壮”的数字底座,实现智慧监测覆盖90%以上核心设施设备,率先实现智慧维保和智慧运营服务,不断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为上海地铁“三个转型”作出贡献。
据人民日报消息,5月5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劳动节假期第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6945万人次,环比下降4.5%,同比增长13.0%。其中:铁路客运量2110.0万人次,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11.5%。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4493万人次,环比下降5.2%,同比增长13.2%。水路客运量110万人次,环比下降34.0%,同比增长1.8%。民航客运量232.0万人次,环比增长3.2%,同比增长5.6%。 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其中:铁路客运量累计10169.2万人次,日均2033.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累计13.45亿人次,日均2.69亿人次,同比增长7.6%。水路客运量累计868.9万人次,日均173.8万人次,同比增长24.9%。民航客运量累计1114.3万人次,日均22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8%。 5月4日(劳动节假期第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8204.2万人次,环比下降2.7%,同比增长12.0%。其中:铁路客运量1978.6万人次,环比增长9.1%,同比增长11.1%。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