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8日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历经四年研发,由中国铁建铁四院牵头承担的《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铁路及航运领域应用技术研究》成功完成。该研究解决了我国铁路勘测完全依赖GPS的问题,可实现北斗系统全替代,是我国交通领域探索“中国方案”的一次突破创新。
中国高铁发展迅猛,在建设及运维过程中,因高铁线路跨度大、涉及的地质环境复杂,技术人员需要建立大范围高精度控制网并对铁路轨道进行精确测量。长期以来,铁路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营、变形监测等各个领域涉及导航定位技术的,仍以GPS导航定位技术为主,存在地下空间无信号覆盖、不够精准等问题。
据铁四院勘察院总工程师曹成度介绍,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工程测量主要优势体现在卫星导航的自主可控。北斗导航技术可以通过地基增强来实现高精度定位,应用的范围比原来传统卫星导航更加广泛。
北斗系统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铁路勘测向智能化方向转型。近年来,随着机载雷达、无人船、倾斜摄影、无人机等新兴测绘技术的普及,我国铁路勘测逐步改变了传统勘测技术手段单一、测量效率低、质量控制难、数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铁四院勘察院测绘三所所长李猛表示,以前铁路工程勘测,500公里长的道路要分五段,平均每段至少需要50名勘测人员,大约3个月时间才能勘测完成。据估算,通过智能勘测,在初测阶段可减少野外勘测人员规模约40%,工期可缩短约30%。
曹成度表示,智能勘测是铁路勘测行业的一项重大创新,将推动中国铁路行业技术进步和智能化转型,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
据人民日报消息,5月5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劳动节假期第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6945万人次,环比下降4.5%,同比增长13.0%。其中:铁路客运量2110.0万人次,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11.5%。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4493万人次,环比下降5.2%,同比增长13.2%。水路客运量110万人次,环比下降34.0%,同比增长1.8%。民航客运量232.0万人次,环比增长3.2%,同比增长5.6%。 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其中:铁路客运量累计10169.2万人次,日均2033.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累计13.45亿人次,日均2.69亿人次,同比增长7.6%。水路客运量累计868.9万人次,日均173.8万人次,同比增长24.9%。民航客运量累计1114.3万人次,日均22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8%。 5月4日(劳动节假期第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8204.2万人次,环比下降2.7%,同比增长12.0%。其中:铁路客运量1978.6万人次,环比增长9.1%,同比增长11.1%。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