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交建联合体投资、总部位于广州的中交四航局参建的大连湾海底隧道沉管预制东坞完成最后一批次灌水作业,标志着我国北方地区首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全部沉管的预制及一次舾装工作圆满完成,实现了我国寒冷地区跨海沉管隧道建设零的突破。工程建成后,将为大连市增加一条纵贯南北的快速通道,对于缓解交通压力、优化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生态、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该项目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全长12.1公里,工程主线5.1公里,其中海底沉管隧道全长3公里,共需预制安装18节,其中标准节段每节长达180米、重达6万吨的沉管;光明路延伸工程顺接海底隧道,主线全长6.9公里。全线设计双向六至八车道,时速60公里,计划工期50个月,运营期20年。中交四航局负责海底隧道段全部沉管共18节沉管的预制、一次舾装、干坞灌排水等施工。该工程为国内首个大型跨海沉管隧道PPP项目,总投资222.9亿元,采用“BOT+EPC+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大连湾海底隧道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又一项技术条件复杂、环保要求高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中交四航局团队秉持港珠澳大桥建设精神,采用沉管法修建大连湾海底隧道。根据设计,大连湾海底隧道共需安装大型沉管18节,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干坞法施工。每个标准管节长180米,宽33.4米,高9.7米,重量高达6万吨。相比于港珠澳大桥每个管节8万吨的重量和工厂法预制,大连湾海底隧道施工同样面临着许多挑战,而北方冬季低温环境预制沉管则是中国沉管隧道建设史上的首例。
沉管预制仅是海底隧道建设的第一步,此后的出运,即一次舾装作业对保证沉管浮运过程中的水密性及安装过程中浮力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是沉管隧道实现滴水不漏的关键工序。
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充分吸收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出运的宝贵经验,并在大连湾沉管隧道工程建设中进行创新和发展,减少了沉管顶推环节。港珠澳大桥沉管预制采用的是工厂法,当沉管预制完成后,建设团队还需要将长180米、重达8万吨的巨型沉管从生产区顶推到浅坞区进行一次舾装作业。到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时,则采用了干坞法进行沉管预制,每批沉管预制完成后,只需开启坞墩上的两个阀门,海水灌入干坞预制场进行一次舾装作业,更加安全省时高效。
建设者在沉管舾装施工中,抓住端封门施工这一关键,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确保了管节的密封性。大连湾管节两端有近200平方米的空洞,要承受近40米的水深压力,建设者用钢梁牛腿、钢梁、钢封门、外侧牛腿等构件组拼后形成端封门。为了确保端封门不渗水不漏水,建设团队采用了预留沟槽防裂方案和采用环氧树脂注浆法止水施工,为封端门的密封性定制“双保险”,确保管节在灌水起浮作业及安装过程中,管节端封门附近未出现渗漏现象,为完成一次舾装保驾护航。
中国铁路集团通报,今年十一黄金周假期预计将发送旅客1.75亿人次。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星期天(9月15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中国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自9月29日开始,至10月8日结束,为期1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5亿人次,其中10月1日为客流高峰日,预计将突破2100万人次。 按照车票预售期的相关规定,铁路12306将从星期天开始发售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火车票,当天发售9月29日的火车票。国庆假期首日火车票将在中秋节(9月17日)当天开售。 中国铁路集团介绍,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全国铁路将实行高峰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万2000列,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直通旅客列车354列。 中国铁路部门也将积极应对国庆黄金周购票高峰,优化售票组织,提升旅客购票体验。深入分析客流特点,科学制定售票策略,动态优化票额分配,兼顾长途和短途旅客出行需求,加强票额实时监控,及时将票额投放至客流需求较大的车站,最大限度保障旅客出行需求。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遏制第三方平台恶意抢票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