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上午,南昌市政府举行大南昌都市圈轨道交通攻坚行动新闻发布会。南昌深入实施大南昌都市圈轨道交通攻坚行动,按照“谋项目、促在建、争新建”的工作要求,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大南昌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都市圈综合交通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
会上,南昌市发改委相关发言人介绍了大南昌都市圈轨道交通攻坚行动的意义、推进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新闻发言人就南昌市第二轮城市轨道线网规划进展情况,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新闻发言人、副总经理曾欣就目前南昌市轨道交通基本运营及建设情况、第三期建设规划情况、南昌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便捷高效”
不断织密城市轨道交通网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市抢抓国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机遇,大力推动城市轨道项目提质增速取得积极成效。
我市第一轮城市轨道交通主体线路均已建成运营。现已开通1-4号线,总运营里程约128.6公里,设站94座。目前正在全力推进1号线北延、东延及2号线东延三条延长线项目建设,在建里程31.75公里,设站19座,总投资241亿元,计划2025年底建成通车。
今年以来,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全力推动在建项目提质增速,积极克服疫情防控、征地拆迁、交通导改等困难,保安全、抓进度、优质量,有效保障了3条延长线均按计划节点顺利推进,19座车站除机场站外,其余18座车站均已全面开工。建成后可快速连接机场、高铁站和中心城区,实现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
加快落实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编制完成《南昌市第二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35)》,加快推进南昌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联动推进轨道产业发展。依托轨道项目建设,带动轨道产业发展,积极打造南昌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着力构建“产、学、研、用、投”一体化的轨道产业生态。
今年6月,首批南昌自产业主制造的地铁盾构机在产业园顺利下线,有效填补了省内高端装备制造空白,也将进一步带动本地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地铁盾构机是地铁隧道掘进的专用“神器”,目前地铁1号线北延、东延及2号线东延工程已使用了7台产业园自主生产的“南昌造”盾构机,实现了地铁盾构“南昌造、南昌用”。
南昌轨道交通产业园是全国首个由地铁公司独立开发、建设、运营、融资的特色园区,是南昌市重点打造的22个特色产业园之一。在产业布局方面,主要以智慧轨道交通为引领,重点围绕装备制造、建筑施工、设计研发及智能运维进行“1+4”产业布局,着力形成与国内同类产业园差异化竞争格局。
产业园区自去年开工建设以来,始终坚持“边建设、边招商”的思路,呈现出“主导产业落地生效、知名企业不断集聚、发展势能初步显现”的特点。在园区建设方面,现阶段约14万㎡的标准厂房已基本完工,占地面积约30亩的定制厂房已交付企业并投产。在招商方面,已有32家企业注册落户园区,如株洲电气时代、北京博得、北京太格、江西华伍制动、上海泰雷兹、上海宝信、广州佳都等一批机电设备及车辆零部件生产制造的行业龙头企业。
曾欣表示,轨道交通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市场潜力大、产业链条长等突出特点。接下来集团将积极发挥产业园优势,主动作为、抢占机遇、填补产业空白,为今后承接新一期地铁建设、周边地铁、城际铁路建设及维保等配套业务提前布局,努力为大南昌都市圈经济产业发展谋求新的增长点。
发布会上,相关发言人还对南昌东站及高铁新城建成后对做大南昌都市圈的重要意义、姚湾港区铁路专用线工程建成后的意义等内容进行了解读。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