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晚,随着“运河号”盾构机刀盘缓缓转动,向前推进,标志着东六环改造项目东线盾构隧道“运河号”盾构机顺利实现二次始发,正式开启东线隧道下半段征程。
东六环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立交,北至潞苑北大街,路线全长约16公里,其中盾构隧道总长7.4公里,是国内在建最大、最长的城市地下公路隧道。东线隧道采用直径达16.07米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运河号”进行掘进,过程中需长距离穿越高致密富水砂层,下穿铁路、地铁、公路、河流等多处风险源,掘进风险高,控制因素多,沉降控制要求高,目前已实现4.7公里成型隧道管片“零渗漏”的出色成绩。
据介绍,东六环项目施工需要穿越富水高致密砂层、粉土及黏性土交互层等复杂地质,工程本身面临着超大直径、超长距离、超深覆土、超敏感环境等施工难点。而本次盾构顺利二次始发的中间井结构深40.6米,属于超深基坑,在洞门破除及盾构机二次始发阶段,极容易出现涌砂涌水情况,掘进风险高、难度大。为保障二次始发顺利完成,项目部对“运河号”进行360°全方位“大体检”,优质高效完成了盾构机检修保养调试等工作,同时结合已掘进完成的北段隧道,优化二次始发技术方案,明确各项保障措施。
高科技也为盾构机的二次始发保驾护航。据介绍,在始发阶段,盾构机与中间井实时联动,加强地面监测,实时反馈监测数据,确保二次始发安全可控。同时,施工方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应急物资储备,提前进行现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意识及熟练度。
东六环改造工程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北京城市副中心12条规划道路和5条现状道路将实现东西向贯通,可有效缝合城市空间,对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提升北京市交通服务水平,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