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世界第二长 、亚洲第一长的地铁环线——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各个站点,成槽机、挖掘机、吊车、泵车等设备“娴熟配合”,基坑开掘、混凝土浇筑有条不紊;奔涌的江水下,盾构机大军昼夜不歇“啃食”硬岩,日均掘进百米以上……当前,武汉地铁12号线项目多个节点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向着按时建成投用的目标稳步迈进。
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线路是武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射线”骨架结构中唯一的环线,全长59.9公里,创亚洲之最,线路设站37座,经由武昌火车站和汉口火车站并与18条地铁线路实现换乘,换乘站达26座。该条地铁建成后将连接武汉三镇,串联7个行政区,有效缓解武汉市区的交通压力。
武汉地铁12号线全为地下线,区间2次穿越长江、1次穿越汉江,2次穿湖(墨水湖、沙湖),并大量下穿铁路、地铁、市政桥梁、建筑密集区等。线路地质条件之复杂、施工难度之大全国少有。
创新技法确保基坑周边“零沉降”
中一路站是武汉地铁12号线规模最大、建设难度最高的车站。车站长度超过500米、宽近50米,地处长江一级阶地,地下管线复杂。
如何破解难题?施工前,项目部在工地周边布设大量监控点实时监测;施工中,对所有地下连续墙型钢接头进行超声波检验;施工后,对地下连续墙墙体进行完整性检验,并实施墙底全注浆和接缝全加固。
“站点宽度达到50米左右,施工中极易造成基坑变型。”现场施工负责人说。为此该基坑施工采用“盖挖逆做法”和“人工两点定位法”两项创新技法,有效解决了大跨度基坑开挖过程形变难以控制的问题。经过监测,基坑成形完美,周边构筑物“零沉降”。
中一路站预计于2024年6月完成建设,未来将实现12号线、21号线和8号线三线换乘。
多项专利“护航”盾构机穿越长江
刀盘缓缓转动,管片拼装机熟练抓起、移位、旋转、拼接,随后撑靴进行顶靠完成拼装,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这是12月12日 12号线丹科区间大盾构施工现场施工的场景。
丹科区间全长4公里,隧道开挖直径超过12米,自二七长江大桥下游570米处穿越长江。
“穿越长江是项目施工最大的难点。”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盾构机穿越汉口漫滩段及长江水域段,多为“上软下硬”或“上硬下软”的不均匀地层,一方面难以控制盾构机前进姿态,另一方面角砾土地层对盾构机刀具磨损很大,在江底“换刀”时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大。
为保证盾构机安全、平稳推进,项目部对地质勘探、刀具选型及掘进参数进行了细致研究。
项目部根据施工特点,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开展了“临江强透水超深风井基坑施工力学响应及安全控制”及“超长越江地铁大直径盾构隧道关键技术”两大创新课题研究,并依据研究成果,申报了多项专利。
自8月12日始发以来,丹科区间已完成大盾构280环,预计下月中旬开启越江之旅。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