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调试,智慧云轨行区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在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工程建设中成功启用,实现了合肥轨道工程建设期间轨行区安全管理由“人防”向“技防”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轨行区安全管控水平和交叉作业施工效率。
轨行区是指轨道交通电客车行车的空间区域,包括区间隧道内、高架路面上全部空间,以及车站站台层屏蔽门内空间。
2号线东延线全长14.5千米,3号线南延线全长11.3千米,两条线路轨行区范围大,施工高峰期作业人数可达数千人,轨道车、手推平板小车、梯车、发电机等施工机械数十台,土建、轨道、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屏蔽门等多专业交叉施工作业频繁,轨行区施工安全管理难度大。
为有效提高轨行区施工调度及安全管控难题,合肥轨道提前谋划,在建设线路中首次应用智慧云轨行区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
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紧盯战术”,该系统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思维,采用标准的工业物联网构架设计,集轨行区调度、监控、指挥于一体。实现了轨行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共有语音通信、无线广播、视频监控、轨道车位置与速度实时监控、人员机具定位、轨道车无线电子调度命令实时接收、施工计划审批流程管理、线上请销点、手机APP实时查看、移动办公等10余项功能,实现轨行区的科技化、智能化调度和移动办公管理。降低了调度工作难度及轨道车运行安全风险,极大提高了轨行区安全管理水平,为工程建设安全、质量、进度、轨行区管理等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合肥轨道建设分公司业主代表陈盼介绍道:“以前轨行区施工安全管理是靠各级管理人员徒步在隧道里巡查来管控,作业量大、巡查效率相对较低。现在有了这个系统,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轨行区的施工作业现场、区间人员数量等动态情况;调度指挥人员可电话联系轨道车司机和现场作业负责人,提前预警和提示人员避让;线上提报审批作业计划、办理请销点,有效提高了办理效率;语音通信也确保可第一时间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等。既提升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又提高了施工效率。”
随着智慧云轨行区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落地运用,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建设将不断提速。
截至目前,2号线东延线11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24条盾构单线区间已有22条贯通,轨道铺设已完成总量的10%,机电安装及装饰装修已完成总量的26%。
3号线南延线8座车站已有7座主体结构封顶,16条盾构单线区间已有13条贯通,机电安装及装饰装修已完成总量的8%,轨道铺设已完成总量的35%。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