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提出九周年。九年里,京津冀三省市铁路营业里程达10933公里,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已成型。
在专家看来,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城市基本在“一条线”上不同,京津冀地区是以北京为中心,未来可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场地设施在京津冀更加均匀分布,同时将轨道交通延展过去,持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新动能、新支点。
主骨架成型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九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主骨架已经形成。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三省市铁路营业里程达10933公里,其中高铁2575公里,实现铁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全覆盖,高铁覆盖京津冀所有地级市,同时,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其中,在河北方面,河北省通车里程达到8243公里,位居全国第2位,实现市市通高铁,省会石家庄到北京1小时通达,石家庄与廊坊、承德高铁直达。在天津方面,截至目前,天津市高铁城际里程达到410公里,铁路总里程1468公里,路网密度全国第一,初步实现京津雄0.5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通达。
从线路上看,2015年12月,津保铁路建成投运,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与津唐秦等区域实现“快速牵手”;2019年12月,京张高铁建成通车;2020年12月,京雄城际投运;2022年末,在京津、京沪、津保、津秦等高铁城际基础上,天津市新开通京唐、京滨城际北段;不久前,京滨城际北辰至滨海新区段、津潍高铁天津段两条“重磅级”高铁也同步开工建设。
“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不断推进,目前,区域内多条高铁线路开通运营,并与既有京沪、京广、石太高铁共同形成了京津冀连接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港澳地区的高铁通道主骨架。
“无论是轨道里程还是运行效果,信息、人员、物流等方面的流动都通过这些轨道获得了显著的效益。”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孙立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成绩是显而易见的。”
紧锣密鼓“填肉”
2023年,“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仍在不断推进。在天津方面,2023年,津兴城际铁路将建成通车,打通京津间第四条高铁通道。“4条高铁通道功能互补、合理分工,将进一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杨树海曾公开介绍,“我们将通过促进交通与产业的融合,助力京津冀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天津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
在河北方面,平谷线则是京津冀发展中的一大焦点。据悉,平谷线西起北京市CBD区域,经北京城市副中心、三河市,一直抵达北京市的平谷区,线路全长81.2公里,其中三河境内30公里,设有燕郊、神威大街、潮白大街、高楼、齐心庄5座车站和一个车辆基地。
作为北京首条跨省市地铁,平谷线建成后,将实现两地轨道交通快速互联互通,大大增加北京城市副中心对廊坊北三县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从而助力非首都功能疏解。
2021年平谷线正式开工,2022年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批,整体工程进展顺利,2022年底潮白大街站主体建筑已经顺利封顶。据悉,2023年廊坊三河将全力推进平谷线工程建设,力争神威大街站和潮白大街站土建工程全部完成,剩余车站和区间工程全面动工,确保2025年全线通车。
“平谷线既会是人流集中线路,也将是商流集中的线路。”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指出,“未来,它将减轻现在轨道运输主要线路的负担,逐渐成为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又一主动脉。”
服务也是主题
“架骨填肉”之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还有哪些发力点?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城市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容易形成互动与互补。而京津冀地区不太相同,物流、信息流以北京为中心向外辐射,人才、投资又向内聚拢。”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唐大杰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建议下一步可进一步加大协同性、融合性、有效性、生态性,加快数字化转型,持续探索、创新‘轨道上的京津冀’的体系性、系统化建设。”洪涛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这可以以雄安新区作为“突破口”。
同时,孙立也指出,建议进一步加速、持续在雄安新区布局重大项目。“例如让雄安新区承接类似北京冬奥会等这样的重大项目,让重大基础设施、场地设施在京津冀更加均匀地分布,如此,轨道上的京津冀就有更多发展想象空间。”孙立表示。
此外,孙立认为,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目前的疏解以政策和产业为主,下一步如想进一步发挥轨道交通作用,建议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地区在服务配套,尤其是服务意识等方面可以按照首都标准同步推进,这才能更好地形成吸引力,从而进一步为承接非首都功能提供支撑”。
在服务方面,孙立建议可以借鉴东京的做法。“东京和周边城市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外,‘每站都停’和‘大站快车’两种模式的配合促成更加有利于双重生活的轨道交通,让乘客的生活更加方便,这是在轨道交通本身上的一个可发展方向。”孙立表示。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