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获悉,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调试,智慧云轨行区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在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工程建设中成功启用,实现了合肥轨道工程建设期间轨行区安全管理由“人防”向“技防”的转变。这也极大地提升了轨行区安全管控水平和交叉作业施工效率。
轨行区是指轨道交通电客车行车的空间区域,包括区间隧道内、高架路面上全部空间,以及车站站台层屏蔽门内空间。
2号线东延线全长14.5千米,3号线南延线全长11.3千米,两条线路轨行区范围大,施工高峰期作业人数可达数千人,轨道车、手推平板小车、梯车、发电机等施工机械数十台,土建、轨道、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屏蔽门等多专业交叉施工作业频繁,轨行区施工安全管理难度大。
为有效提高轨行区施工调度及安全管控难题,合肥轨道提前谋划,在建设线路中首次应用智慧云轨行区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
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紧盯战术”,该系统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思维,采用标准的工业物联网构架设计,集轨行区调度、监控、指挥于一体。实现了轨行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共有语音通信、无线广播、视频监控、轨道车位置与速度实时监控、人员机具定位、轨道车无线电子调度命令实时接收、施工计划审批流程管理、线上请销点、手机APP实时查看、移动办公等十余项功能,实现轨行区的科技化、智能化调度和移动办公管理。降低了调度工作难度及轨道车运行安全风险,极大提高了轨行区安全管理水平,为工程建设安全、质量、进度、轨行区管理等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以前轨行区施工安全管理是靠各级管理人员徒步在隧道里巡查来管控,作业量大、巡查效率相对较低。”合肥轨道建设分公司业主代表陈盼介绍,“现在有了这个系统,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轨行区的施工作业现场、区间人员数量等动态情况;调度指挥人员可电话联系轨道车司机和现场作业负责人,提前预警和提示人员避让;线上提报审批作业计划、办理请销点,有效提高了办理效率;语音通信也确保可第一时间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等。既提升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又提高了施工效率。”
轨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6条,运营里程10975.8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61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5亿人次,进站量17.0亿人次。4月份,客运量环比减少0.3亿人次,减少1.0%,同比增加0.9亿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65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增加2.1%,同比减少3.5%。本月无新开通线路。 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68条,运营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运量27.5亿人次,进站量16.3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8695万人次,进站量5809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3条,运营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运量1047万人次,进站量990万人次。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