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伴随着盾构机刀盘的旋转声,成都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工程(以下简称:8号线二期)龙莲盾构区间左线区间顺利贯通,标志该线全线盾构区间实现洞通,全面转入铺轨、装饰装修和机电设备安装阶段线路建设按下“加速键”。
在这里,地铁君浅浅科普一下,对于轨道交通线路来说“三通”(洞通、轨通、电通)是非常重要的。
洞通:指隧道施工完工
轨通:指轨道铺设完毕
电通:指轨道交通环网完成通电
以保证机车和区间设备具备调试用电条件,“三通”完成后就会启动系统联调,一条新线在开通前还要经过一系列严苛“测试”。目前,8号线二期除实现洞通外,7座车站也已全部封顶,好消息频传。
8个盾构区间全部洞通
平稳下穿成渝铁路桥等特别危大工程
8号线二期工程为一期工程延伸线,东北延伸至成华区、新都区,西南延伸至双流区,线路全长7.81km,共设7站8区间。尽管线路不长,但施工过程中,轨道建设者们面临的困难一个都不少。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8号线二期工程需先后穿越低瓦斯、富水砂卵石、砂卵石、泥岩、透镜体夹砂层等复合地层,同时还须平稳下穿成渝铁路桥、成绵乐客运专线桥、超大管径自来水管道等多处特别危大工程。
那么如何保证工程安全、平稳推进?8号线二期建设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随时监测盾构掘进参数,在盾构穿越风险源期间24小时值守,随时动态修正盾构掘进参数。”
面对盾构施工风险源多、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高等困难,为保障安全平稳有序完成盾构掘进施工任务,成都轨道集团强化过程管理,将参建各方管理责任层层落实,通过精心梳理施工安排,牵头协调保障连续施工,实现了全线施工安全可控。
7座车站封顶!
给膨胀土“穿雨衣”巧解工程难题
“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素有“工程癌症”之称的膨胀土,是一类遇水膨胀变形、失水收缩开裂的黏性土,而在8号线二期工程中,有6座车站都位于膨胀土地层。
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可控,8号线二期建设团队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全程指导,创新采用“放坡+围护桩支护开挖”形式,安全攻克了这一施工难题。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外部穿雨衣,内部强骨架”的方式进行施工。
“我们在边坡敷设全覆盖防水板,增设引流泄水孔排出雨水,同时通过适时调整围护桩的支护参数、复加支撑轴力等措施,成功攻克膨胀土基坑变形控制难、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等施工难点。”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每年汛期建设团队会24小时安排管理人员现场值守巡查,做好积水抽排工作,同时对现场出现的边坡裂缝及时封闭,确保施工安全。
当前,在全体参建人员共同努力下,7座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已全部封顶,施工过程中基坑安全可控。其中,8号线二期桂龙路站基坑为成都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线路中建设体量最大的膨胀土基坑,全长584米,最大开挖宽度112米,最大开挖深度27.6米,它的成功开挖为后续膨胀土深基坑放坡开挖施工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凝心聚力、赶超进位
轨道建设“加速度”促城市高质量发展
8号线二期工程东北延伸段串联龙潭寺总部经济区,西南延伸段连接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是支持城市东部区域经济发展、有效衔接公共交通综合枢纽的重要线路。
当前,8号线二期工程全线车站封顶,轨道铺设完成65%,机电装修已全部进场,整体完成30%。线路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覆盖范围,极大提高周边市民群众出行通勤效率,为推进产业升级和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对拉动城市向外拓展、促进城市组团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2023年是高效推进19号线二期开通初期运营、8号线二期工程加快建设,全速推动市域(郊)铁路成德线开工建设的攻坚之年,成都轨道集团将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积极争创优质工程,切实以“赶超进位”之姿,高质高效推动第四期轨道交通规划和市域(郊)铁路建设,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贡献轨道力量!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