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亚洲最长地铁环线武汉地铁12号线传来捷报,从国博中心南站向凌吴村站方向盾构掘进的越江隧道内,第500环管片拼装完成,标志着该越江隧道掘进突破1000米。
上午10时许,在深入江底32米处,“江城先锋号”大盾构机一边向前掘进,一边拼装管片,形成隧道。沿着长长的隧道,走到盾构机端头,主机室监控屏幕显示“第500环”字样。
“隧道管片每一环长度2米,500环正好1000米。”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地铁过江隧道从汉阳国博中心南站出发,穿越长江后,将到达凌吴村站,全长约3374米,目前已经掘进近三分之一的距离。
盾构机机长吴磊说,穿越长江段的黏土及泥岩地层较多,总长约2200米,“黏土和泥岩就像面团一样,很容易把盾构机刀盘糊住。”他说,为了避免刀盘被粘住,因此加大刀盘开口率,通俗讲就是增大刀盘空隙面积。同时优化刀具,保证盾构顺利穿越长江。
穿越长江还有哪些新奇的设备?
现场发现,好几台车一头一尾均设有驾驶室。施工人员介绍,这种“双头平板车”是特意为了隧道施工设计的,因为隧道空间有限,像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车调头不方便,这种“双头车”无需调头,前后移动,十分方便。
随着隧道越建越长,施工人员每天从地面到盾构机作业面的距离也越来越长。以前,进入隧道都是靠工人两条腿走,这条隧道给工人配备了专用“通勤车”。每天从井口到盾构机,乘坐电瓶车几分钟就到了,不少工人师傅笑称这是武汉最深的“地下通勤车”。
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从去年5月“江城先锋号”始发以来,指挥部协同项目部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科学筹划,精细施工,攻克多个难关,确保工程节点,为后续越江隧道早日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武汉地铁12号线作为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射线”骨架结构唯一环线,建成通车后,将有效缓解中心城区客流压力,实现武汉轨道交通发展提速,实现“三镇同环”,对加快城市重点发展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轨道交通展消息 据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8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运营里程11210.7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72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1亿人次。8月份,客运量环比减少0.4亿人次,降低1.4%,同比增加0.7亿人次,增长2.6%。8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31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降低1.7%,同比降低4.9%。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72条,运营里程9722公里,完成客运量27.9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7995万人次,进站量5360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4条,运营里程518公里,完成客运量1025万人次,进站量970万人次。 本月新增运营里程63.9公里,新增运营线路1条,为宁波地铁7号线;新增运营区段1个,为南京地铁5号线北段。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相关推荐:中国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免费参会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