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济南生产制造的山东省首台大直径地铁隧道盾构机“开拓一号”正式下线,“济南造”盾构机异军突起,下线数量目前已超百台,服务于北京、郑州、广州、深圳、济南等十余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
为进一步提升盾构机智能化水平,集团依托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超大断面隧道智能一体化盾构机关键技术与装备产业化”,主导了盾构机系列搭载装备研发。5月20日,集团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小泉淳等国内外9位专家组织论证会,集团总经理王伯芝参加会议。
集团副总工程师、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利平代表项目组进行汇报,会议论证了由集团、山东大学、山东轨道交通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盾构智能搭载装备及实施方案。搭载装备主要包含地质预报(眼睛)、地层特征感知(耳朵)、气体环境监测(鼻子)、滚刀实时监测(神经)、同步注浆检测(体检器)与辅助决策支撑(大脑)等六套智能装备系统。
专家组对项目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智能化搭载对盾构施工重大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标志着盾构智能装备研发、智慧决策施工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盾构机进入2.0时代。
下一步,集团通过优化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完成系列智能装备搭载,并在济南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开展现场试验,不断提升装备的可靠性与适用性,为泉水保护与绿色地铁建设提供重要装备支撑。进一步推动盾构装备信息化感知、智能化决策、智慧化掘进,实现智能盾构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