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流AI智能识别、防汛地图系统监测地铁站雨量、96123APP一键与站务人员“对话”……日均客流达千万人次的北京轨道交通,正在应用一系列大数据创新产品。3月23日下午,来自全国50余家城轨企业的代表走进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探秘轨道交通智慧“大脑”如何服务千万级别客流。
位于京投大厦的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可谓是轨道交通智慧“大脑”,全北京27条地铁线、477座车站的运行情况,都在“大脑”的掌控之下。
“全路网每日开行10700趟列车,高峰时段820组列车同时在线,10条线路高峰时段跑进2分钟间隔。”站在一整面墙的大屏幕前,京投公司副总经理、轨指中心主任于增将近两年轨道智慧“大脑”应用的“新式武器”一一揭秘。
“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对列车高满载率、列车晚点、车站大客流、断面拥挤度高等情况实时报警。”于增举例介绍,大客流AI智能识别功能,应用业内顶尖的物体检测、目标跟踪、密度估计等多算法,进行视频综合分析,识别大客流风险。除此之外,还可自动发现车厢里吃东西、乞讨等行为,监测报警后,调度管理人员、站务员、司机都可及时进行劝阻、采取措施。AI智能识别系统最先应用在服务冬奥的11号线,下一步,19号线等线路也有望陆续应用。
2023年夏天,北京轨道交通“防汛地图系统”也将发挥威力。在大屏幕上可以看到,系统不仅能实时显示车站所在地降水量,分级分类显示防汛重点部位,还可在线查看各车站防汛物资情况,并与排水、消防等力量实现联动处置,提升轨道交通防汛应对能力。
“在防汛重点车站,我们在车站站口位置试点安装了传感器,也可理解为水位计,实时采集积水变化情况,超过阈值就会自动报警。”于增介绍,基于系统监测信息和“大脑”计算,指挥人员可以迅速做出决策,包括人员从哪个口疏散,正在运行的车辆如何行车及救援方向等。
还有一些轨道交通新服务应用体验,就在乘客手机上。如果乘客在19号线太平桥站乘车,遇到问题可打开北京轨道交通96123APP,点击“一键招援”,即可跟车站工作人员“语音连线”。此项功能目前仅在太平桥站试点,通过现场充分验证具备条件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大数据创新产品,每天为市民轨道出行提供着服务——智慧乘客信息导乘系统,为乘客提供拥挤度显示、冷暖车厢、当前位置等温馨提示;新一代数字广播系统,采用数字化架构模式,实现广播统一管控、一体化发布,精细化广播分区等功能;数字运维平台,基于“设备画像”的智能运维系统,支持对轨指中心7800余台(套)核心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掌控,实现故障设备的精准定位……
据介绍,轨道交通智慧“大脑”可对常态化、节假日等7大场景下全路网客流进行365天不间断分析预测,路网客流预测精度平均可达96%以上。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