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实现轨道铺设贯通后,日前,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5号线二期)全线接触轨受电成功,为该工程动车调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源保证,距离通车目标又进了一大步。
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起于红霞村站,在中医药大学站与5号线一期工程贯通。线路全长约2.61公里,均为高架线。全线设车站2座,分别为红霞站和科技大学站。
武汉地铁股份有限公司供电项目负责人表示,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作为无人驾驶线路,各系统调试周期是普通线路的数倍,这就要求供电系统尽早带电运行,为后续动车调试预留充足的时间。在确保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供电专业的建设者们超前谋划、挂图作战,紧盯关键施工环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确保本次接触轨送电安全、高效,该工程沿线供变电系统安装工程项目经理部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接触轨直流送电方案,成立了接触轨送电前巡道、绝缘测试、送电、验电、故障抢修和后勤保障等六个小组,对送电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周密部署、严格管控。在不具备大型机械作业的条件下,项目部组织60余名作业人员在一天内完成了科技大学站至中医药大学站环网电缆的敷设。此外,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涉及既有线接驳施工,需从既有5号线引入电源,接驳作业要求在5号线运营收班后,区间停止供电的“天窗点”进场施工。经过4个月、50多个“天窗点”的施工作业,作业人员在半人高的狭小空间中顺利完成了4200余米35千伏电缆的敷设任务,最终顺利啃下了“电通”这块硬骨头。
据悉,“电通”是地铁建设的重要节点,“电通”为后续全线“热滑”和“综合联调”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已顺利完成“桥梁贯通”“轨通”“电通”三大关键节点。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今年建成。该线路连接主城区与黄家湖大学城,沿线周边有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工商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等高校以及多个小区,高校师生加上周边居民约20万人,该线路建成通车后,将为沿线市民出行提供极大便利。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