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在武汉市青山区园林路地铁12号线建设现场,随着“城发壹号”盾构机刀盘缓缓转动向前推进,由武汉城发集团所属市政集团隧道公司承建的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1标钢都花园站~园林路区间(简称“钢园区间”)右线盾构顺利始发。这标志着该项目建设正式进入盾构掘进阶段。
穿越长江一级阶地
多措并举解决风险源头问题
该标段包含1站2区间,分别为钢都花园站、科普公园~钢都花园站区间、钢都花园站~园林路区间。
此次率先盾构掘进钢园区间,右线线路出钢都花园站后沿园林路向东南敷设至园林路站,区间长约1195米,隧道外径6.2米,线路设计最小曲线半径1500米,隧道顶埋深13.2到22.5米。
“本区间距离长江约3千米,处于长江一级阶地,地层以粉细砂为主,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规律明显,同时区间位于城市主干道园林路下方,需下穿多处建筑物,周边环境极其复杂。”隧道公司盾构分公司常务副经理余守龙坦言,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为确保盾构机顺利始发,今年年初盾构工区进场以来,由该公司领导班子牵头,多次召开一级阶地盾构区间技术风险分析会,并邀请行业专家把关,针对盾构机选型、刀盘配置、盾尾刷改造、始发接收方案、掘进参数控制不断优化。
盾构始发前,门洞破除是对建设者的第一次考验。据介绍,始发隧道顶埋深19.22米,洞门处围护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需对其进行人工破除,破除需在钢套筒内进行,作业空间范围小,施工难度大。为此,在洞门施工前,项目部组织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洞门破除期间涌水涌砂风险”应急演练,将洞门逃生、应急封闭、地面注浆形成一套应急体系,确保能够在险情发生时全员做到各司其职,有序应急。
在洞门破除期间,项目部将降水、应急电源、洞门破除、地表沉降等风险点定专岗专人 24 小时值守,第一时间解决风险源头问题,顺利完成门洞破除,为盾构始发打下坚实基础。
用活用好大数据
构建盾构智能化管理平台
当天上午,极目新闻记者在项目部大会议室看到,一块大屏幕上显示着“城发壹号”盾构机实施掘进状态。这正是市政隧道公司构建盾构智慧化管理平台,以智慧化、精细化管理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该平台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可以真实反馈现场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设备状态、物料消耗等情况,各类施工信息实时传递、处理,出现偏差及时预警纠偏。同时,项目还开发了微信小程序,各个岗位的人员通过移动端可以上传数据、下达任务,实现专家远程“问诊”、安全实时预警和实时数据分析,智能化解决一线施工难题。
“这些大数据不仅可以提供实时‘服务’,还有利于我们事后‘复盘’。”余守龙表示,积累海量数据资产,将数据用好用活,这也将推动企业技术发展的转型升级。
记者注意到,在大屏幕的一侧,悬挂着企业文化标语、项目“作战图”、地质纵断面图、风险源关系及处理措施图,所有的信息都标得一清二楚。“我们将充分发挥‘隧行道远,掘进未来’的精神,精诚协作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余守龙介绍,本次盾构始发后,“城发壹号”号盾构机将在24小时智能化、信息化监控下,以每天6环(9米)的速度掘进,预计在今年9月底实现右线贯通。
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是武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射线”骨架结构中唯一的环线,全长59.9公里,是目前世界第二、亚洲最长的城市地铁环线,连通武汉三镇,串联了硚口、江汉、江岸、青山、洪山、武昌及汉阳共7个行政区域。线路共设站37座,其中换乘站数量达26座,与18条地铁线路实现换乘。建成运营后,将有效缓解武汉中心区客流压力,极大促进武汉经济社会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