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数字人民币无网无电支付应用在青岛轨道交通4号线的张村站和科苑经七路站正式落地试点。这是全国第一批集通信运营商加载数字人民币和NFC功能的SIM卡。
该项目是在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市交通运输委的指导下,在青岛地铁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银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数金公共服务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实现了无网无电状态下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地铁过闸通行。
用户添加联通或电信SIM卡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至数字人民币APP,将硬钱包与中国银行个人数字人民币软钱包关联,在手机无电(或关机)状态下,仍然可以通过手机NFC功能“碰一碰”完成支付,并且实现了共享个人软钱包余额的功能,无需额外充值。目前,数字人民币App最新测试版里面增加了SIM卡硬钱包的关联绑定功能。
此次数字人民币无网无电支付在青岛轨道交通的落地试点,采用了基于SIM卡的硬钱包模式,通过预制个人化数据的方式,将SIM卡硬钱包与中国银行个人数字人民币软钱包绑定,再通过中国银行提供的单离线扣费接口,实现了无网无电状态下交易、延时联机支付扣费的创新功能。
该应用的过闸平均交易时间约为260毫秒,低于300毫秒的交易时间行业标准要求,在公交、地铁等小额高频的公共交通场景具有积极的示范推广意义,也为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在公交、地铁等场景的业务指引、技术标准、检测标准以及产品升级方面贡献了积极的试点经验。该应用的交易过程采用国密算法,在技术上充分保障了交易安全性。该应用验证了数字人民币离线交易功能,提高了支付工具的多样性、安全性和便捷性,减少了因手机无电、通信网络覆盖不到等因素带来的使用障碍,充分满足了公众对支付工具安全、易用的要求,是数字人民币“人民性”的具体体现。
下一步,青岛将继续丰富无电无网支付应用,探索手机eSE、IC卡等不同载体、各试点运营机构的硬钱包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大无电无网支付场景覆盖,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
轨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6条,运营里程10975.8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61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5亿人次,进站量17.0亿人次。4月份,客运量环比减少0.3亿人次,减少1.0%,同比增加0.9亿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65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增加2.1%,同比减少3.5%。本月无新开通线路。 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68条,运营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运量27.5亿人次,进站量16.3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8695万人次,进站量5809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3条,运营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运量1047万人次,进站量990万人次。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