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国装备“走出去”,我国高铁装备面临的服役环境更加多样、复杂和严苛,其中环境腐蚀效应显著增加,腐蚀成为影响列车服役寿命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发适用于高速列车的腐蚀在线监测技术及研制智能监测装置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高速列车装备的安全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腐蚀与防护中心自然环境腐蚀研究部(国家野外站)台闯高级工程师带领的研究团队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在均匀腐蚀、电偶腐蚀和缝隙腐蚀监测传感器研制及微弱信号处理方面展开了系列研究工作。研发了电感腐蚀探针、ACM大气腐蚀、水浸泄漏等在线监测技术和贴片式气候环境效应因素采集设备,先后应用于500KV变电站杆塔腐蚀监测、环境适应性评价等领域。
近期,该团队与中国中车集团合作攻关,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套高速列车腐蚀行为在线监测装置及远程(5G信号传输)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对高速列车不同部位服役微环境(温湿度、水浸泄漏、均匀腐蚀、电偶腐蚀和缝隙腐蚀)的实时在线监测和超标预警。系统整机设计寿命15年,已通过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和安全性等29项型式试验,满足车辆服役长周期管理及修程要求,达到装车条件,已在新一代“复兴号”高速列车上完成装车验证。目前,系统运行良好,测量数据稳定可靠,达到了各项设计指标要求。
据人民日报消息,5月5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劳动节假期第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6945万人次,环比下降4.5%,同比增长13.0%。其中:铁路客运量2110.0万人次,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11.5%。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4493万人次,环比下降5.2%,同比增长13.2%。水路客运量110万人次,环比下降34.0%,同比增长1.8%。民航客运量232.0万人次,环比增长3.2%,同比增长5.6%。 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其中:铁路客运量累计10169.2万人次,日均2033.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累计13.45亿人次,日均2.69亿人次,同比增长7.6%。水路客运量累计868.9万人次,日均173.8万人次,同比增长24.9%。民航客运量累计1114.3万人次,日均22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8%。 5月4日(劳动节假期第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8204.2万人次,环比下降2.7%,同比增长12.0%。其中:铁路客运量1978.6万人次,环比增长9.1%,同比增长11.1%。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