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26日,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3)在北京举办,论坛主题为“可持续交通:携手合作助力全球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次论坛共举办全体会议、4场主题会议、部长圆桌会议以及20余场边会活动。论坛同期还举办第十五届国际交通技术和设备展览会,并发起设立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
论坛“数字轨道交通 绿色智能发展”边会现场 每经记者 张蕊 摄
在“数字轨道交通 绿色智能发展”边会上,国家铁路局局长费东斌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铁路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基本建成了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配置高效的铁路网络,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技术体系,大幅提升了铁路运输供给能力、服务品质、安全水平。
数据显示,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12年的9.8万公里增长到2022年的15.5万公里,其中高铁从0.9万公里增长到4.2万公里,电化率从52.3%提高到73.8%。
费东斌表示,中国铁路积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铁路装备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铁路能耗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降低,数字技术与铁路业务融合发展水平加快提升,智能铁路成套技术体系、数据体系和标准体系初步构建,正跨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表示,轨道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边会期间,当《每日经济新闻》问及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装备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孙永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在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先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此外他还提到,在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绿色化和智能化方面,我们国家也做了很多工作。
在边会上,孙永才表示,中国中车深入践行“五个坚持”倡议,致力为世界各国提供安全、高效、绿色、智能、人文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和服务,努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技术、中国产品和中国方案。
具体而言,首先是聚焦生态优先,促进轨道交通绿色升级。近年来,中国中车确立绿色投资、绿色创新、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绿色企业“6G”理念,先后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和方案,致力引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其次,聚焦数字赋能,打造轨道交通智能生态。孙永才说,近年来,中国中车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两大目标,建成全链开放的中车工业互联网和中车大数据中心,推动产业链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致力打造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生态圈。
第三,聚焦互联互通,推动轨道交通开放合作。“近年来,中国中车坚定不移开展国际化经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支撑全球轨道交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致力成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的先锋。”
轨道交通展消息 据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8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运营里程11210.7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72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1亿人次。8月份,客运量环比减少0.4亿人次,降低1.4%,同比增加0.7亿人次,增长2.6%。8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31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降低1.7%,同比降低4.9%。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72条,运营里程9722公里,完成客运量27.9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7995万人次,进站量5360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4条,运营里程518公里,完成客运量1025万人次,进站量970万人次。 本月新增运营里程63.9公里,新增运营线路1条,为宁波地铁7号线;新增运营区段1个,为南京地铁5号线北段。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相关推荐:中国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免费参会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