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中关村、上地软件园高科技园区和天通苑、回龙观大型居住区,处于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A、B两条线路交会点的新龙泽站正加紧施工。1月7日,从京投所属轨道公司获悉,作为北京在施体量最大的地铁车站项目,新龙泽站第一段底板于6日完成浇筑,这也意味着车站在新年伊始正式启动主体结构施工。
第一段底板顺利浇筑
1月7日上午,新龙泽站施工现场,门吊、塔吊、汽车吊,吊车林立。站在观景平台上,一个横跨东西的超大基坑已然成型,几十根大吨位的钢支撑南北向排布于基坑顶部,一眼望去,蔚为壮观。
“新龙泽站的基坑长532米、宽46米,局部可达到54米,面积相当于4个足球场大小。”施工方北京建工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04标段项目经理张东说。
超大基坑施工,效率有讲究。为了便于组织作业,施工现场分成了东区、中区和西区。跟着张东的脚步,来到西区约地下20米深处,现场犹如一座“钢铁森林”,上百名工人正在钢筋作业面上忙个不停。6日,这里刚刚完成第一段底板浇筑,一层保温棉被正铺在刚浇筑好的底板上,用于抗寒保温。
“底板浇筑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车站转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张东介绍,新龙泽站为地下二层双岛四线换乘车站,未来将作为地铁13A线、13B线、地铁19号线以及远期规划的市郊铁路东北环线的换乘车站。
多种支护形式保障安全
“钢筋下来了,大伙儿注意着点。”正说着话,钢筋班组组长常占福身着薄棉衣走了过来。“不冷!基坑下没有风,穿薄点好干活。”常占福说,冬天天短,早上7点班组就上工了,“都是老工人了,干劲足,一人一天就能绑扎约1吨重的钢筋。”
由于跨度大、结构复杂,新龙泽站采用了多种支护形式来保障深基坑的安全。“多种类的支护形式用在同一座地铁站中的情况很少见。”张东举例,车站围护结构采用了地连墙,即将钢筋混凝土墙打入地下,起到围护和防渗作用。在断面较窄区域,采取了常规的钢支撑;在断面较宽区域,采用了锚索支撑,用金属索“拉”住墙面;而对杂填土地层不适用锚索的区域,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北京轨道交通智慧工地示范线,新龙泽站还集合了AI、5G、BIM、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了一套堪比“智慧大脑”的管理系统,消防安全、施工规范,都有“智慧大脑”实时监控。
力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车站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最忙的阶段来了,项目部已提前排好施工计划。“目前有300余人在现场,下一步我们将统筹施工生产,全力以赴推进建设。”张东表示。
“目前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新建段工程进展顺利,力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京投所属轨道公司二分公司工程十部部长陈建伟介绍,工程完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出行条件,完善北部地区轨道交通线网,更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鹿杨)
轨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6条,运营里程10975.8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61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5亿人次,进站量17.0亿人次。4月份,客运量环比减少0.3亿人次,减少1.0%,同比增加0.9亿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65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增加2.1%,同比减少3.5%。本月无新开通线路。 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68条,运营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运量27.5亿人次,进站量16.3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8695万人次,进站量5809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3条,运营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运量1047万人次,进站量990万人次。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