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滨海新区轨道交通B1线一期工程国祥西道站至滨海西站区间右线盾构顺利始发,津潍高铁“津城1号”盾构机在滨海新区津沽海河隧道正式始发,地铁与高铁两条隧道的盾构工程同时在滨海新区展开,标志着天津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在进入2024年后,马上就按下了“加速键”。
在海平面以下建设地铁车站
随着盾构机刀盘缓缓转动,由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轨道公司建设,中铁十局承建的天津滨海轨道交通B1线国祥西道站至滨海西站区间右线首台盾构机“开拓号”顺利始发,标志着项目全面转入盾构施工阶段。
据了解,国祥西道站至滨海西站区间长1122米,以国祥西道站为起点,沿着规划路向南延伸,到达滨海西站。本区间采用两台盾构机进行施工,左、右线盾构均从国祥西道站始发,滨海西站接收。
“我们整个车站都是在海平面以下开挖,目前的盾构施工更是在海平面以下18米左右的地方进行,在加固措施方面,我们采用了包括一次首次注浆,二次注浆和补浆,这对车站的整体结构来说,做到了安全质量的保证。”中铁十局天津地铁项目部经理魏衍睿介绍说,在右线盾构始发大概一个月后,左线也将开始盾构施工,该区间隧道需近距离平行施工且穿越各种管线,施工风险高,对掘进控制要求十分严格。为确保盾构顺利始发,项目部组成盾构专项技术小组,针对存在的高风险源提前统筹谋划,多次组织专家评审,最终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据滨海建投轨道公司安全质量部副部长孟繁星介绍,滨海新区轨道交通B1线作为滨海新区的南北骨干线,北起黄港欣嘉园,南至中部新城,线路串联了欣嘉园、滨海西站、解放路商业区、于家堡金融区、中部新城等重点区域。与既有津滨轻轨、双城间市域快线Z2线及连接滨海新区塘汉大的Z4线形成换乘,构成了新区轨道交通基本网。同时,B1线串联了滨海西站、滨海站等对外重要交通枢纽,是“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节点,也是响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津潍高铁全线唯一一条盾构隧道
随着津潍高铁“津城1号”盾构机在滨海新区津沽海河隧道正式始发,标志着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全面加快建设,全线计划2027年建成通车。
津沽海河隧道是津潍高铁全线唯一一条盾构隧道,也是天津地区开挖直径最大、独头掘进距离最长的高铁大直径盾构隧道。“津城1号”盾构机总长约120米,总重量约3200吨,将在覆土8.5米的地层始发,穿越淤泥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黏土、粉土、全断面粉细砂及砂土复合地层,向北独头掘进6014米,依次下穿大沽排水河、西南环铁路东大沽站、津沽一线立交桥、中央大道立交桥、海河以及地震断裂带等一系列特大风险源。
“津潍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京沪第二通道和沿海通道的组成部分,线路起自滨海站,终至潍坊北站,津沽海河隧道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本次盾构始发对工程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市交通运输委铁路建设处副处长汪东升介绍,津潍高铁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强我市与山东半岛、长三角的互联互通,完善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