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凤凰路站至王舍人站区间顺利下穿胶济铁路、胶济客运专线,并实现铁路营业线沉降数值控制在1毫米之内,展现了6号线建设团队复杂工况施工的专业实力。
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凤凰路站至王舍人站区间盾构临近济南东部交通枢纽,位于凤凰北路、胶济铁路与胶济客运专线正下方并与其呈“十”字交叉。盾构掘进依次下穿胶济铁路及胶济客运专线,两条铁路线之间仅间隔80米,盾构区间正上方是车流密集的凤凰北路与胶济铁路桥涵,距离胶济铁路刘志远中桥地基仅有11.76米之隔。
隧道上方是松软的粉质黏土,下方是较硬的闪长岩,稍有不慎便会影响既有线运行,施工难度很大,连续下穿两条既有线铁路的双倍压力,给6号线盾构施工团队带来安全风险与施工难度的双重考验。
为顺利完成下穿任务,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建投公司6号线项目部会同中铁上投、中铁十局等参建单位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脚踏实地,步步为营,采取“三紧盯”施工战略,做好重点风险防范,进一步控制地面沉降,缓解施工风险,保障施工安全,实现了零安全事故、零风险预警。
安全管理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存在的风险进行梳理,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对安全风险进行超前预防。他们紧盯准备工作,设备提前安排进场,管片等材料备足,并多次组织方案研讨会,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施工时紧盯现场进度,业主代表、安全管理人员轮流盯岗巡视,紧盯各项施工工序;操作、技术人员保持地面和地下的实时联动,密切关注地面沉降变化情况,实时调整盾构机掘进的各项参数。
施工后他们紧盯收尾善后,妥善清理施工现场,做好文明施工;进行下穿施工总结及经验交流,提高后续工作能力。
在下穿胶济铁路与胶济客运专线前100米,6号线建设团队进行高标准试验掘进,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不断优化施工参数,调整盾构机前进姿态,总结盾构掘进经验,为后续下穿掘进提供技术参考。
“克泥效”是能够有效控制地面沉降的特殊材料。掘进过程中,施工人员每环都在盾构机盾体外注射“克泥效”,使其流淌到盾构机外壳的所有间隙,对盾体进行有效包裹,减少对地层的扰动,防止隆起或下陷。
建设团队还将每一环渣土进行抽样筛洗,和既有地层勘测结果进行对比,确认当前掘进状况,并根据地层岩石占比的变化随时更改掘进参数。
经过采取创新举措,他们在下穿既有铁路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盾构机的稳定掘进,成功减少地面沉降,最大限度降低对既有线正常运营的影响。
在建投公司6号线项目部和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凤王区间两条线路仅耗时31天完成下穿,在缩短工期的同时保证质量,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减少沉降。下穿后,胶济铁路及胶济客运专线的轨道沉降数值仅为0.7毫米,远小于控制值所要求的最低预警值1.8毫米。
在这之前,这个区间还以1.2毫米、1.5毫米的沉降值分别成功下穿了正在运营的地铁3号线、工业北路高架桥,四次下穿整体施工水平与沉降数值均居于济南盾构掘进前列,实现安全高效下穿既有线“四连胜”。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