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第三届第三次理事会暨第四次常务理事会在京召开,会议现场举行了2023年度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颁奖仪式,共有32项优秀成果获奖。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城市轨道交通在线灵活编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特等奖,继2022年度《上海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首次获得特等奖之后,再次荣获该奖项。此外,《软土地层机械化暗挖及超深基坑明挖地铁车站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二等奖。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城市轨道交通在线灵活编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以实际运营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创新发展更精准、更高效、更节能的运输服务模式,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基于灵活编组自动联挂解编的运输组织技术与模式,通过研发CBTC信号制式下ATO模式列车自动联挂解编技术、列车控制系统快速重构技术以及灵活编组列车运行状态自动识别与动态适配技术,实现了列车在线快速灵活编组、列车自动切换车载网络配置、运能运量动态匹配等功能,并在上海地铁16号线进行了近三年的实际运营应用,充分验证了其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该技术将在新建的上海崇明线持续深化应用示范,并能够在行业内广泛推广,助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软实力提升和绿智城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破解软土地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密集空间地铁车站建造难题,《软土地层机械化暗挖及超深基坑明挖地铁车站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创建了机械化暗挖地铁车站建造技术及装备体系,开发了全断面切削大顶管、土液双模超浅覆土小型顶管机,建成了国际首个上下重叠超厚覆土顶管群工程、国内首个束合管幕地下结构工程,实现了结构零渗漏和环境变形毫米级控制,填补了软土地层车站暗挖法智能建造装备的空白。项目创建了软土地层超深明挖地铁车站建造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了110m长地下连续墙工程化运用、深基坑围护结构微变形控制要求。项目提出了地铁车站集约化绿色建造技术,提升了地下车站环境友好建造水平,提升了车站结构预制比例和节能率。项目成功应用于上海地铁14号线工程,总体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
接下来,上海地铁将始终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市民出行、城市运行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与城市能级提升,为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科技创新力量。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