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西安骊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骊山汽车”)100%股权挂牌信息。其中,“1元钱”的转让底价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昔日辉煌的骊山汽车为何沦落到1元甩卖的境地?未来还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吗?
从辉煌走向陨落
骊山汽车,是承载着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品牌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929年。新中国成立前,骊山汽车的前身是陕西汽车修理厂。此后成为十七路军汽车修理厂,主营汽车修理和发动机及零部件制造,并逐渐发展成为彼时西北地区最大的机器修造厂。
1964年,该工厂一分为二,制造部迁至西安市西郊枣园,组建汽车制造厂,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四〇二工厂,地方名称为西安骊山汽车制造厂。
自1978年起,骊山汽车迎来发展巅峰期。在“保军转民”政策助力下,骊山汽车开始生产民用汽车,包括城市客车、公路客车、教练车等车型,并迅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骊山牌”客车一度成为市场上的热门品牌,备受消费者青睐。
公开资料显示,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末,骊山汽车生产制造的客车及专用车品类达几十余种。20世纪末,骊山客车曾进入西安公交市场,一直到2009年前后,西安大街小巷依然随处可见骊山牌客车的身影。
进入新世纪后,骊山汽车陷入发展困境。由于客运市场持续低迷,骊山客车的经营状况日趋严峻。2017年,骊山汽车完成公司制改革,由“西安骊山汽车制造厂”更名为“西安骊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转入中国化工集团旗下。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骊山汽车营业收入为8000多万元,负债总额近一亿元,净利润仅30多万元。
近年来,骊山汽车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据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的信息,2022年度,骊山汽车营业收入为8360.02万元,净利润为-1310万元。到了2024年2月,公司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资产总额降至6000万元,负债总额高达2.5亿元,所有者权益亏损近1.9亿元。
如今,骊山汽车的整车制造业务已基本停滞,生产厂区也被股东中化资产用作医药产业园区。曾经客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沦落到如此境地,不禁令人唏嘘。
新能源化发展的掉队之痛
骊山汽车为何走向没落?在业内人士看来,与这家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滞后密切相关。
2009年,我国四部委联合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拉开新能源客车大规模推广的帷幕;2013年,四部委联合发文进一步加速新能源客车普及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政策驱动效应显著,我国新能源客车需求迅速提升,销量大幅增长。截至2016年,国内客车市场新能源比例已突破50%。
面对难得的市场机遇,骊山汽车未能及时跟进,而是深陷公司制改革的泥淖中不能自拔,导致骊山汽车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方面研发进展缓慢,难以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
“此外,从市场布局的角度来看,骊山汽车在新能源客车市场的布局明显滞后。”一位客车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初期,骊山汽车依赖燃油车市场“输血”,未能及时洞察行业变革趋势,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直到新能源客车市场已趋于成熟,骊山汽车才开始涉足该领域,这无疑错失了最佳的发展时机。时至今日,骊山汽车在新能源客车市场也几乎没有过硬的技术和产品,且对客车技术的攻关研发,也未见显著成果,甚至生产制造也进入半停滞状态。
在缺乏新产品、新技术的有力支撑,以及正常生产制造难以保证的情况下,骊山客车这个曾经广为人知的品牌,正逐渐失去市场价值。同时,骊山汽车在新能源客车市场的营销和推广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难以与竞争对手抗衡。
除了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因素外,骊山汽车在内部管理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决策失误、管理混乱无序等,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这些内部管理问题无疑为骊山汽车在新能源化转型的道路上增添更大难度。
能否起死回生
面对如此困境,骊山汽车能否起死回生?
“前景堪忧。”上述客车资深人士坦言,当前,骊山汽车的整车制造业务已经处于停滞状态,在公开的未来规划中,也鲜少提及与汽车制造相关的内容,而是全面转向医药大健康行业。这意味着,在实际经营层面,骊山汽车已经悄然退出客车制造领域。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骊山汽车重振旗鼓并非没有可能,这取决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接手方的实力和战略眼光将起到关键作用。一个拥有雄厚实力的接手方,不仅能够为骊山汽车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还能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和战略调整,以推动其实现转型升级。此外,接手方还需具备足够的财力来承担骊山汽车的债务和潜在的改造成本,以确保企业能够顺利过渡并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其次,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也至关重要。作为国有独资企业,骊山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帮扶。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措施,同时提供必要的资金补贴,以支持骊山汽车的发展,那么该企业将有很大可能走出当前困境,并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此外,骊山汽车也需要积极开展“自救”行动。包括加强内部管理,优化生产流程,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研发并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服务。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骊山汽车的市场竞争力,为其实现涅槃重生奠定基础。
“骊山汽车的没落,也为客车行业敲响警钟。”客车行业专家陈世平指出,当前,国内新能源客车市场已进入市场主导的新时期,依赖补贴的成长模式正随监管收紧而趋于理性。然而,目前不少客车企业在产品定位和战略规划上仍停留在过去的市场认知,所推出的车型难以契合当前市场需求。此次骊山汽车挂牌出售事件,再次为整个客车行业带来警醒。
客车行业专家任诗发强调,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新能源客车市场被普遍看好,但竞争亦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新能源客车企业需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可持续且稳定的商业模式,以确保在市场中立足。他进一步表示,汽车制造并非仅凭资金和人力就能肆意妄为,惟有凭借卓越的产品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新老客车企业来说,新能源领域无疑是最佳选择,但前提是需要具备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技术创新实力,否则最终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