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今年第一季度“公共交通服务指数”测评结果出炉。其中,深圳轨网单日客流在一季度再创新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获“优秀”。此外,常规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服务水平均为“良好”。市民对于深圳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整体满意度较高。
轨道交通方面,3月8日,城市轨道交通全网客流(含有轨电车)跃升至1025.9万人次,再次刷新历史客流记录,当日深圳地铁线网客流强度位列全国第一。同时,本季度城市轨道交通持续优化行车组织、提升轨网运行效率和市民乘车体验:地铁12号线高峰行车间隔缩短12秒;3号线、4号线、5号线等沿线公交接驳站点、接驳指引设施、出入口自行车停放点等设施加快完善。
同时,公交运行速度持续提升,全市高峰时段线路平均运行速度连续三个季度呈上升趋势,本季度为17.57km/h,环比上升0.47km/h;出租车乘车体验总体向好,巡游出租车乘客针对驾驶员驾驶行为、服务态度、乘车环境投诉持续下降,但值得关注的是网约出租车交通违法率环比上升6.24%,折射出部分网约车平台需进一步提升安全服务水平;共享单车停车秩序明显改善,乱停放及时整治率为96.84%,环比上升1.03%。
多项城市公共交通创新服务受到市民好评。深圳地铁上线2&8号线“晨曦特快”,实现1小时直达大梅沙站,比普通列车节约25分钟,为市民“坐地铁去海边看日出”提供快捷服务;深圳巴士集团打造“蓝海豚”小型巴士,围绕道路“毛细血管”,通过走街串巷的方式,将市民的居住地、工作地、地铁站串联,方便市民出行;青桔单车为车辆安装“清凉坐垫”,实现物理降温、零能耗降温,为市民炎炎夏日中骑行“送清凉”;美团单车创新停车服务流程,当用户发现路面有停车框但无法还车时,可通过APP在现场拍照上传自主申请停车点,提升了市民还车体验。
据人民日报消息,5月5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劳动节假期第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6945万人次,环比下降4.5%,同比增长13.0%。其中:铁路客运量2110.0万人次,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11.5%。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4493万人次,环比下降5.2%,同比增长13.2%。水路客运量110万人次,环比下降34.0%,同比增长1.8%。民航客运量232.0万人次,环比增长3.2%,同比增长5.6%。 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其中:铁路客运量累计10169.2万人次,日均2033.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累计13.45亿人次,日均2.69亿人次,同比增长7.6%。水路客运量累计868.9万人次,日均173.8万人次,同比增长24.9%。民航客运量累计1114.3万人次,日均22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8%。 5月4日(劳动节假期第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8204.2万人次,环比下降2.7%,同比增长12.0%。其中:铁路客运量1978.6万人次,环比增长9.1%,同比增长11.1%。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