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原理:纯电动公交车通过电力驱动电机,完全摒弃了燃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从根本上消除了运行阶段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案例:2016年,北京公交集团按照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管理办法,开发“北京液化天然气(LNG)公共交通项目”,3155辆LNG公交车替换传统柴油车,经审定核证减排量达12.5万吨,并在碳交易市场成功卖出。
减排原理:在公交枢纽、停车场屋顶建设光伏电站,制造绿色电能,同时积极接入绿电网推进绿电消纳工作,从充电源头上实现真正的绿色低碳。
案例:北京公交集团在市内197座充电站、1300余个充电桩全部实现了绿色电力接入,2024年,北京公交集团绿电消纳达到3.68亿度,约等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同时积极参与北京市碳交易,累计卖出碳配额8.6万吨,获得914万元的直接经济收益。
减排原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开发设计需求响应式公交运营模式,优化线路走向、班次,减少车辆空驶和无效里程,降低车辆能耗。
案例:东南大学开发了预约响应式公交调度服务算法,并在湖州市石淙镇公交线路中进行应用,结果显示镇村预约响应智能公交有效缩短了行车距离和乘客出行时间,降低了公交企业运营的能耗成本,实现了节能减排。
2.绿色金融支持:以碳资产作为质押,获取低息绿色贷款。例如2024年兴业银行西安分行成功为陕西省内一家公共交通运营公司发放了省内首笔城市公交“净零排放”运营贷款2000万元。
3.政府补贴与奖励:部分省市对公交碳减排项目提供额外资金支持,如北京市、上海市、四川省、广东省均出台了采购新能源公交车辆或更换动力电池的相关补贴标准。
据人民日报消息,5月5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劳动节假期第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6945万人次,环比下降4.5%,同比增长13.0%。其中:铁路客运量2110.0万人次,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11.5%。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4493万人次,环比下降5.2%,同比增长13.2%。水路客运量110万人次,环比下降34.0%,同比增长1.8%。民航客运量232.0万人次,环比增长3.2%,同比增长5.6%。 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其中:铁路客运量累计10169.2万人次,日均2033.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累计13.45亿人次,日均2.69亿人次,同比增长7.6%。水路客运量累计868.9万人次,日均173.8万人次,同比增长24.9%。民航客运量累计1114.3万人次,日均22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8%。 5月4日(劳动节假期第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8204.2万人次,环比下降2.7%,同比增长12.0%。其中:铁路客运量1978.6万人次,环比增长9.1%,同比增长11.1%。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