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海再添5辆氢燃料公交车上线。金山区首批5辆氢燃料公交车在石漕线上投入运营,标志着金山公交正式跨入了“氢”时代。
记者注意到,来自申沃客车的氢燃料公交车外形与纯电动公交车相差无几,较为明显的特征是,在车辆后方顶部有突起的部分,氢气瓶就“藏”在下方。“燃料车和纯电动车都属于电力驱动,差别在于前者有氢系统。六个储存氢气的钢瓶,通过管路将氢气输送到燃料电池系统,进而转化为电能。”申沃客车总工程师阚卫峰介绍。
其实,早在2018年,上海就已在嘉定公交114路上开展燃料电池公交车试点,为其技术迭代、升级、运营和维护积累了经验。去年,上海积极响应国家五部委要求,立足带头引领、放眼全国,联合了苏州、南通、嘉兴、淄博、鄂尔多斯,以及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共同组建“1+6”上海城市群,形成“中长途+中重载”应用场景聚焦的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新模式。同时,在嘉定、金山、奉贤、临港四个区域陆续投放31辆燃料电池公交车。
与传统燃油、纯电公交车有所不同,氢燃料转化过程中无机械损耗,能量转化率高,产物仅为电、热和水蒸气,无其他污染性排放物存在,有助于降低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降低能源消耗。从运营上看,氢燃料公交车燃料加注时间约为15至20分钟,相比电动车的3至4小时充电时间有大幅降低。同时,它也很“抗冻”,可以实现零下30℃无辅热快速启动,避免了纯电动车冬季续航能力明显减弱的尴尬。
虽然拥有这些优势,氢能源汽车自问世后,始终没有大面积铺开。原因之一,还是成本太高了。“燃料车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容易受区域内气价波动的影响。”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成本的下降,来自企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周边产业链的集聚,当上下游企业握指成拳,对降本增效的效果将是明显的。
从现阶段来看,上海市公交车新能源化路径是以纯电动车为主、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为辅,适度试点燃料电池车。“纯电动公交车技术相对成熟、配套充电设施相对完善,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保留一定量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主要考虑是公交车兼顾应急运输的保障功能。燃料电池车定位为试点,是因为目前其使用的可靠性、经济性、便捷性与公交运营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市交通委员会科技信息处副处长王大军表示。
据了解,上海已出台加氢站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降低加氢成本。相关区域也正积极探索,开展氢能产业配套支持。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密集发布了关于氢能产业发展、示范应用的规划及支持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计划完成1500辆氢燃料电池车辆应用,年氢气供给量不低于1.4万吨。除了政府采购和资金补贴外,新片区还将采取一些软性鼓励措施。比如,对于使用氢能源的车辆,可以在特定路段优先通行,便利车辆使用;对新片区内通行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给予相关通行费、停车费减免支持。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