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个月路线测试及试运行,5月23日,新一批20辆氢能源公交车在武汉经开区正式上线运营。此前,该区已投入运营21辆氢能源公交车,总数已达41辆,成为武汉市氢能公交投放最多的区域,氢能产业进入规模化示范应用阶段。
据了解,这批氢能源公交车,今年1月交付后开始路线测试工作,并于3月底上线运行,目前已实现单车无故障运行平均1万公里左右,覆盖689、221、695三条公交线路,连接起沌口、军山新城和汉南3个地方。
燃料电池系统,是氢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这批投入运营的氢能源公交车辆,燃料电池系统均由车谷企业提供,其中,14辆来自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这是国内少数掌握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自主研发的TWLQ系列燃料电池系统,基于水冷/石墨极板平台开发,功率覆盖30-120kW,能在零下30℃的低温环境下启动,已在东风、一汽、开沃、吉利等国内主流汽车厂家的数十款燃料电池客车、卡车或专用车上实现配套,并进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公告目录,在公交、通勤等领域批量投放进行示范运营。
众宇动力品牌负责人陈通介绍,与燃油公交车相比,氢能源公交车更绿色、更环保、更高效,“加满一次氢气,只需要10分钟左右,可以跑500公里左右,更重要的是,氢能汽车消耗的是氢气、排出的是水,可全程零碳排放、零污染。”
作为“中国车谷”,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加快布局培育氢能汽车产业体系,全力协助企业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展示范运营。目前,该区已集聚14家氢能产业相关的重点企业,形成“科技研发+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下游应用”全产业链覆盖。首批5条线路、21台氢能源公交车,自2019年投入运营以来,累计运营里程已超过150万公里,减少碳排放超过400万吨。
今年3月,武汉市发布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氢能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达到3000辆,建成加氢站35座以上。武汉经开区表示,将继续发挥汽车产业的发展优势,重点培育包括氢能在内的各类产业体系,着力提高核心研发能力,同时,进一步扩大示范运营体量,优先支持在城市公交等领域开展示范运营,力争到2025年氢能运营车辆达到2000辆,建设加氢站(包括混建站)15座。
据人民日报消息,5月5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劳动节假期第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6945万人次,环比下降4.5%,同比增长13.0%。其中:铁路客运量2110.0万人次,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11.5%。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4493万人次,环比下降5.2%,同比增长13.2%。水路客运量110万人次,环比下降34.0%,同比增长1.8%。民航客运量232.0万人次,环比增长3.2%,同比增长5.6%。 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其中:铁路客运量累计10169.2万人次,日均2033.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累计13.45亿人次,日均2.69亿人次,同比增长7.6%。水路客运量累计868.9万人次,日均173.8万人次,同比增长24.9%。民航客运量累计1114.3万人次,日均22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8%。 5月4日(劳动节假期第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8204.2万人次,环比下降2.7%,同比增长12.0%。其中:铁路客运量1978.6万人次,环比增长9.1%,同比增长11.1%。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