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自行车的时候会觉得开车的人不守规范,开车的时候又经常觉得骑车的人不守规矩。”公众在城市慢行时往往会遇到停车难、骑车险、支持少等问题。6月12日,能源
基金
会与南方周末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城市‘骑’妙游:我们与城市的出行互动”媒体工作坊,活动探讨了公众出行需求与城市道路交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绿色出行的政策支持等话题。
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高级项目主管林微微认为:“电动化并不是解决城市交通低碳转型的唯一途径。”在转型时,应该构建高效融合的多元交通方式,提高绿色出行的品质和竞争力。商业生态工作室联合创始人、主编孙海燕补充说:“不能仅以低碳为目标,还要在转型过程中保障所有人的公平过渡。”她认为,建立一个无障碍的城市公共交通是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选择。
北京市地方标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中提出街道空间功能的分配原则是“步行和自行车优先”,从顶层上确立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城市及综合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副所长盖春英分享了绿色出行建设中的北京经验: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来为步自友好城市的建设保驾护航;付诸行动、狠抓落实,推进规划实施。
除了步行和自行车,电动两轮车也成为更多人中短距离出行的选择。相较于私家燃油汽车,两轮电动车具有较高的减排潜力,可成为绿色出行的重要方式。北京社区研究中心主任茅明睿说:“共享电单车替代出行方式比例最高的分别是步行、公交、网约车/出租车和私人电动车。”他表示,尽管仍面对着维护困难、停放无序、不规范骑行等问题,但共享电单车企业已经实现盈利,这一交通方式市场化的可持续性已经初步得到验证。
能源基金会策略传播高级项目主管黄玮总结道,公众出行方式多元化的发展,往往快于城市规划、法规等的反馈速度。未来城市公众绿色出行共识的形成,最终指向还是在于法律、政策法规和社会规范之间如何达到平衡,做到彼此理解和相互约束。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