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加速,预计到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车产量有望达到10万辆,2030年有望达到100万辆。
交通作为氢能应用推广的“先导领域”,对于氢能的发展意义重大。随着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发展、加氢站建设的提速以及应用场景的探索,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将迎来巨大发展前景。
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快速增长
“近3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江宁表示,2022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量3628辆,销量3367辆,相比2021年同期分别增长105.4%和112.8%。截至2022年底,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售1.2万辆。
据江宁介绍,近年来,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已应用在多种车型和多个区域,包括公交、轻客、轻卡、冷藏车、重卡、工程车等,以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为主。而美国、日本、韩国主推的是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他表示,目前,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均有燃料电池汽车运营,2022年主要投放运营区域包括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区域、以佛山为首的珠三角区域、京津冀、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等。
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的突破也在不断提速。对于我国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技术发展水平,江宁认为,国内头部企业的产品技术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部分技术指标达到领先水平。他指出,我国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不断下降,已从2018年的1万元/千瓦,下降到3000元/千瓦~4000元/千瓦,寿命从3000小时提高到1.5万小时以上。
江宁预计,2025年,燃料电池产品累计产量达到10万台时,系统价格将降至2000元/千瓦以内。届时,随着风、光发电的大量布局,可再生能源电价逐步走低,燃料电池重卡将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
谈及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江宁表示,以49吨重卡为例,随着产业链各环节成本降低和技术进步,燃料电池重卡经济性能够与传统车竞争。他强调:“随着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规模化,产业链将进一步快速降本,在一部分氢能基础条件好的区域和应用场景,燃料电池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将率先能够与传统车竞争。”
加氢站建设速度加快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推广,在全球范围内,作为氢能交通应用重要基础设施的加氢站建设也逐渐提速。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在营加氢站727座,同比增长22.4%。其中,我国最近3年呈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296座,数量居世界第一。
在加氢站建设速度加快的同时,我国加氢设备企业也迎来飞速发展。据江宁介绍,目前,国内提供加氢站设备的集成商已具备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和加氢站的交付能力,部分企业在加氢站的核心设备上,加强技术研发,实现了国产替代的突破和迭代。他表示,加氢设备中的压缩机、加氢机、安全器件以及储氢容器被称为核心部件,占设备总成本的比例超过60%。
谈及我国加氢站建设方向,江宁认为,未来将呈现综合能源站和撬装站“并行”的趋势。其中,集油气氢电以及光伏的综合能源站建设方向投资规模较大,氢气加注能力强;占地面积大,适用于核心区域的新建项目;其光伏和充电部分能实现减碳目标,能同时满足能源多样化的需求。而对于撬装站,他则表示,作为专用的阶段性场景,现有加油站增设加氢撬装的模式虽然加注能力有限,但具有占地小、设备投资少、建设速度快便于日后迁移、设备投资调整等优势。
在江宁看来,国内加氢站建站规模变大,单站日均加注能力逐步提升,但70兆帕加氢站建设进展缓慢。目前,我国加氢站的设计加注能力从2016年的不到400千克/天提升到目前超过900千克/天,表明加氢站建设规模在逐步提升,并将成为未来加氢站建设的发展方向。
氢能示范应用场景加速拓展
“发展氢能业务符合中国石化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企业愿景目标。”江宁表示,中国石化积极打造“氢能第一公司”,并着力开展氢能应用的创新模式的探索。
江宁提出,要根据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的现状,开展创新的合作模式,以便更好在行业发展初期迅速且有效地推广氢能的加速应用。他表示,中国石化全国首创“车—站—景”联动模式,根据应用场景和运输规模,配套建设加氢站或在自有加油站增加加氢功能,在适应和满足社会加氢需求的同时,逐步开发化工产品运输、易捷便利店配送、员工上下班交通车辆等应用场景。
据了解,中国石化正在加速拓展氢能示范应用场景。为更快速、更稳定地发展加氢站,根据氢能源的特征,该公司从系统内部挖掘氢能源规模化示范应用的场景。
江宁表示,中国石化综合考虑购车成本、技术进步、氢气价格、物流优化等要素,通过在有丰富副产氢资源的工厂建设氢气提纯&加注机,减少氢气运输与储存的成本,从而降低氢气的价格。同时,综合业务需求配套合适的车辆,并通过寻找回程搭载业务来增加运营效益。
在江宁看来,采用现场制造现场使用的模式,可以减少运输成本,降低安全风险,确保氢气供应,实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特别推荐: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现场参观报名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