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前打开手机网约一辆公交,正成为江苏无锡市民的出行新时尚。前不久,无锡市推出动态公交和响应式停靠公交服务,试点运行以来,收获了市民满满好评。花上3元钱就可坐一次定制线路的公交车,乘客们普遍觉得性价比很有吸引力。(12月5日,央视财经)
大城市集聚着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许多人为了更好的生活来到大城市。然而,“居大不易”不仅体现在高昂的生活成本上,还体现在出行的不易上。部分上班族的生活空间与工作场所相距甚远,带来了大规模潮汐性出行需求。而出行的境遇与品质,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即使在同一个城市内,也依然存在着交通网络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一些区域,传统公交难以满足乘客多层次、差异化的出行需求,供需失衡矛盾凸显;有的公交线路与市民上下班时间不匹配、不契合,导致公交车“用不上”。在此背景下,一些市民不得不选择多花钱、多花功夫的出行方式,这也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成本。
“网约公交车”尊重和回应了老百姓的利益诉求,更加凸显用户思维和需求导向。在传统公交的边缘地带和空白地带,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发起路线。与传统公交生硬的一成不变相比,“网约公交车”的身段更加柔软。一机在手,出行无忧,灵活机动的“网约公交车”,更好地满足了乘客多元化、个性化的出行需要。
与传统公交车相比,“网约公交车”更加低成本、高效率。传统公交车线路和站点都是固定的,有的线路人满为患、有的线路却“车厢空荡荡”,有的时间段乘客多,有的时间段乘客少。“网约公交车”实行预约模式,可以根据预约的乘客数量来进行调试与变动,既让公交公司减少“空车跑”的消耗和支出,也让乘客出行更加便捷、更加轻松。
“网约公交车”也是一种动态公交和响应式停靠公交服务,在区间内巡游。“网约公交车”由一开始的每天20多单,到目前单日高峰超过200单,更好地满足了乘客差异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切实做到了便民利民的“网约公交车”,自然会得到市民们的“用脚投票”。
在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里,公交企业只有“始终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价值,发挥作用,赢得尊重”。如果公交企业依然在陈词滥调里打转、在改革创新中踟蹰不前、在批评质疑中自弹自唱,难免会陷入孤芳自赏、乏人喝彩的边缘化境地。“网约公交车”实现市场供需对接,既让乘客享受了更高品质的出行服务,也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利益空间与发展空间,用柔软的身段实现了互利共赢。
置身万物互联的时代,“网约公交车”让公交车有了更多“时代感”。只有让传统公交车“活”起来,才可能“火”起来,从而让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既惠及更多老百姓,也让公交企业更有未来。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