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4月30日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6.4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0亿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中国中车总资产4284.02亿元,同比增长0.37%。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新产业业务在一季度实现稳增长,海外业务订单金额同比大幅增长,科技创新亦持续加码,再次巩固了中国中车轨交装备龙头地位。
依托铁路装备业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新产业业务、现代服务业务和国际业务,中国中车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
从各业务板块的业绩来看,营收占比最大的是新产业业务,占总营收的41.16%,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6.13亿元。新产业业务主要包括机电业务和新兴产业业务,虽然该季度风电产品收入略有减少,但新产业业务已成为中国中车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主要包括城市轨道车辆、城轨工程总包和其他工程总包,该业务板块在今年第一季度取得111.08亿元的营业收入,占总营收的36.24%,同比增长达19.73%,呈现稳增长态势。
2022年1-3月,中国中车新签订单约522亿元,其中国际业务签约额约94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同期的53亿元签约额大幅增长77.36%,展现强势增长势头,为中国中车开拓更多国际市场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此前,中国中车披露的国际业务订单合同包括:子公司福斯罗机车与德铁货运公司签订的约44.7亿元的机车销售合同、子公司中车国际与坦桑尼亚铁路签订的约8亿元货车销售合同、与德国联邦铁路及德铁货运公司的约3亿元货车销售合同等。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中车的研发费用18.81亿元。目前中国中车已经打造 “技术集中研究、产品联合开发、能力共建共享”的两级研发管理模式。
中国中车量身定制的冬奥列车吸引了大量关注。冬奥列车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无人驾驶,首次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车站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等多项先进功能。
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在今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中车今年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从“更先进、更高速、更智能、更绿色、更安全、更舒适”六方面,追求中国装备、中国速度和中国创造的新台阶。
按照中国中车的规划,“十四五”期间将有16个科技重大专项,其中不仅囊括新一代更高速智能动车组,还有高速磁浮等研发方向。
此前发布的2021年度报告显示,中国中车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57.32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3.03亿元。中国中车连续多年轨道交通装备业务销售规模位居全球首位。
未来中国中车将积极践行交通强国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主动适应新环境新变化,努力在业务布局、市场拓展、科技创新、改革创新、管理提升、产融结合等多方面实现新突破,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地位更加巩固。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