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弯道超车
山西省发改委网站消息,11月8日,山西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山西省氢能产业联盟筹备工作座谈会。山西省氢能产业链“链主”“链核”企业、相关链上企业、高校、金融机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氢能被称为“零碳能源”,作为资源型省份和氢能源富集地,山西这个传统“高碳”省份,正全力“氢”装上阵。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将氢能列入能源战略布局。山西迅速跟进,先后出台《山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山西省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
根据规划,到2025年,山西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应用规模全国领先。到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在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实现多元规模化应用,形成布局合理、产业互补、协同共进的氢能产业集群,有力支撑该省实现碳达峰。到2035年,形成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集群。
此外,山西还明确提出,力争2023年底前获批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支持建设一批加氢站,氢能示范应用推广取得一定成效,氢能产业链进一步提质升级。
解读:目前,氢能产业在我国整体还处于发展初期,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抢滩布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内蒙古、山东、宁夏、北京、上海、陕西、山西、辽宁、河南、吉林等省市出台专门的氢能发展规划。
作为传统能源大省,山西焦炭产量全国第一,煤化工产业体量巨大,发展氢能产业具有明显资源优势。数据显示,山西共有1.4亿吨焦化产能,可用于制氢的副产焦炉煤气约280亿标方,全部用于制氢可年产氢气150万吨。去年5月,《山西省“十四五”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其中就将氢能产业列为有望实现弯道超车的7大先导性未来产业之一,并明确提出“未来30年,建成具有全国和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氢都’”。
不过,在此前一轮国家层面的产业布局中,山西未能抢得先机。
作为产业培育和商业推广的关键环节,2020年,五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将以城市群为依托展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去年9月,京津冀、上海、广东三个城市群率先获批,今年1月河北、河南两个城市群加入,示范城市群“3+2”格局初步确定。
但面对这个十万亿级的新兴产业,尤其在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下,山西显然也不甘落后。值得注意的是,山西设定的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1万辆的目标,与广东等已纳入示范应用省份相当。而根据国家顶层规划,到2025年全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将达到约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实现10~20万吨/年的规模。对比之下,山西的雄心可见一斑。
不过,要真正实现氢能产业发展,不仅取决于示范应用,还取决于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及政府支持等,山西能否实现“弯道超车”,还需持续探索。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