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中铁十八局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打通管理梗阻,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该集团聚焦对标世界一流,抓实基础管理提升,实施项目对标管理提升等专项行动,通过落实党委前置研究事项、规范董事会建设、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进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深化用工市场化改革、实施差异化薪酬分配、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等举措,使公司治理结构不断优化,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机制加快转变,以往的“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被逐一打破。2021年,该集团同职级员工收入差距达2倍以上,管理人员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比例达3.57%,企业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有效激发。
中铁十八局在津举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约仪式
在市场经营领域,该集团不断优化市场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建立起“六大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了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成渝双城等“6+N”核心市场布局,搭建集团总部、区域指挥部、省市经营部“1+N+Y”经营组织架构,特别是在片区开发领域,凭借“一站式”服务、全产业链优势,逐渐赢得市场认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片区开发“十八局模式”。今年上半年,他们又以联合体形式中标超百亿元的江西上饶广信新区片区综合开发项目。与此同时,该集团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新兴业务,2021年新兴产业、新兴业务营收和利润占比有效提升。
在科技创新领域,该集团通过修订《科技开发与成果管理办法》,建立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组建8家工程技术研究院,配强专职技术研究人员,在桥梁、海底隧道、TBM、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混凝土制品、大型沉管隧道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2021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各类协会科技进步奖12项。
“落实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要求,通过优布局、强竞争、增动力,以深化改革激活企业发展一池春水。”该集团主要负责人在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上说道。
近年来,中铁十八局通过一系列改革“关键招”破局开路,经营业绩和发展活力显著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今年前5个月,该集团新签合同额超过600亿元,综合发展实力稳居中国铁建系统“第一方阵”。二季度,所属泵业公司通过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两项科研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铁十八局环保科技公司天津基地竹缠绕管道生产车间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