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机,是修建隧道必要的重量级神器。
在2004年以前,中国人想要使用这个工具,还得向老外购买,最好的情况也只是成立合资公司,技术还是在别人手里。
2006年,为建设上海地铁,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下线工作,当时生产这台盾构机的厂家是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随后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之下,几大基建工程公司纷纷参与到盾构机的研发生产中来,其中最典型的有上海隧道、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
今天,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盾构机占国内份额超过90%,占全球70%以上的份额,其中中国中铁旗下的中铁工业连续十年销量全国第一,连续五年销量全球第一。
中铁工业这家央企,是中国中铁在2017年,将旗下建筑工程机械,进行资源整合的结晶。如今的中铁工业不仅是最牛的盾构机厂家,还是全球最大的道岔制造商,全国最大轨道系统器材供应商。
2008年,中铁工业的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中铁1号”正式下线。次年,在天津地铁3号线首发使用。而研发这台盾构机花了6年时间。
2012年,中铁工业的盾构机首次出海,从马来西亚到新加坡,仅用了两年时间。要知道新加坡一向是东南亚地区质量标准较高的国家,他们可曾想到,曾经依赖进口的中国人,短短几年时间就将这个庞然大物由进口转成了出口。
2017年,中国中铁将旗下建筑工程装备业务全部打包至中铁工业旗下,中铁工业正式开启了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征程。当年,公司的全部营收158亿。
2019年,中铁工业的盾构首次出口非洲,编号为中铁665。光看编号上的数字,从2008年到2019,中铁工业的新研发盾构机就达到665台,还有些是回购再制造的产品。
2021年,中铁工业的再制造盾构首次出口欧洲,被应用于意大利福尔泰扎铁路隧道项目。想当初,1997年,中国向德国买了两台盾构机,花费7亿。时隔24年,中国不仅实现了盾构机的自产自销,还能出口至欧洲,占领全球市场份额的榜首。
截止2021年底,中铁工业的盾构机专利数量已超过一千项,位居全球盾构机榜首。
2022年上半年,中铁工业实现隧道施工装备领域营收39.9亿。主营业务总收入137亿,已经接近2017年全年。
中铁工业凭借不断的科技创新和在盾构机领域“专而精”的精神,让中国的建筑工人,在挖隧道的时候,比从前更加简单!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