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产业链包括制氢设备、氢储能和运输设备、加氢装置、氢燃料电池等环节。
灰氢仍是主流,绿氢为最终利用理想形态,以蓝氢作为过渡根据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的不同,分为灰氢,蓝氢及绿氢。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例如石油、天然气、煤)燃烧产生的氢气;蓝氢是在灰氢的基础上,应用碳捕捉、碳封存技术,实现低碳制氢;绿氢是通过光伏发电、风电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在制氢过程中基本上不会产生碳排放,被称为“零碳氢气”。目前主要有三种主流制取路径:
1)以煤炭、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氢;
2)以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丙烷脱氢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氢;
3)电解水制氢。我国现阶段约97%的氢气都是由化石能源制氢或副产氢获得。
对于氢气的短途运输而言,高压气态储运仍将是主要的手段。目前储氢瓶+长管拖车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氢气储运形式,所需的运输成本与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低,但 运输规模与运输半径也较为有限。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将储氢瓶分为纯钢制金属瓶 (I 型)、钢制内胆纤维缠绕瓶(II 型)、铝内胆纤维缠绕瓶(III 型)和塑料内胆纤 维缠绕瓶(IV 型)4 种。从储氢密度、轻量化等角度出发,IV 型瓶与高压储运的优势 更为明显,随着国内标准的逐步完善以及国产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长期来看 IV 型瓶有望在国内逐步得到应用。
除了高压气态储运,输氢管道也是氢气储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输氢管道可实现大规模、常态化 的氢气长途运输,截至 2016 年全球已有超过 4500 公里的输氢管道,其中大部分位于美国与欧洲。
在气态形式之外,氢气的液态储运同样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由于氢气的临界温度约为-240℃(在此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也不能使氢气液化),液化氢气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15kWh/kg 以上),当前高昂的成本是氢气液态储运的主要障碍。在低温液态储运以外,液氨储氢或有机液态储氢(LOHC)也是潜在的方案,通过液氨、烯烃、炔烃或芳香烃等储氢剂和氢气产生可逆反应实现加氢和脱氢, 能耗相对较低,但工艺与装置较为复杂,目前基本没有实现产业化应用。
最后,加氢站也是氢气储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小而分散 的终端用氢需求,加氢站是必不可少的中转环节。从加氢站的种类来看,全球范围内 70MPa 的高压气态加氢站为主流,日本、美 国与德国还有部分液氢加氢站,国内目前则主要以 35MPa 加氢站为主。
02
当前加氢站的建设成本较高,压缩 机、储氢罐、制冷设备、加氢装置是投资的主要构成部分。
一、储气瓶(罐)生产许可证资质办理条件
二、加氢装置生产许可证资质的办理条件
元件组合装置是指由管子、管件、阀门、法兰、补偿器、密封元件等压力管道元件组合在一起具备某种功能的装置,包括井口装置和采油树、节流压井管汇、燃气调压装置、减温减压装置、阻火器、流量计(壳体)、工厂化预制管段。
工厂化预制管段是指制造单位在工厂内根据施工设计图将压力管道元件焊接组装后整体出厂的管道元件产品,不包括安装单位在施工现场进行的管道预制。加氢装置属于工厂化预制管段。
三、储氢井生产许可证资质办理条件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