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锂电动力汽车如火如荼大发展时,氢燃料电池汽车也默默地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0.1万辆和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8倍和3.5倍。其中5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3辆和103辆,同比分别增长5.4倍和10.4倍。
氢燃料电池车产销量的突然加速,与我国在2021年底陆续开始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密切相关。继北京、上海、广东之后,河南、河北两大城市群也获批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截至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已涵盖47座城市,跨地域“合纵连横”,扮演着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排头兵”的角色。
氢燃料产业成国家重点发展方向
步入2022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之下中央及地方政府对氢燃料产业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2022年3月2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同时,《规划》为氢能产业拟定了三个五年发展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较完整供应链、产业体系,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到约5万辆;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发电、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
全国各地也竞相加大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布局推动力度,政策明显“加码”,重点项目接连落地,产业发展日渐活跃的信号清晰释放。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在内的多个省份都在近期发布了氢能产业规划文件。其中《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长盈精密等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大发展,也必将带动产业链中的一大批企业快速崛起,特别是核心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将持续受益。在A股市场,长盈精密、美锦能源、雪人股份、雄韬股份、德威新材等上市公司都是我国氢燃料电池及汽车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也是A给市场上的主要氢能源概念股。
其中,长盈精密在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公司在互动易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在氢燃料电池金属极板领域正在为国家重大装备客户承接相关研发任务,已基本掌握了氢燃料电池金属极板的关键技术,且形成了研发和生产所需要的设备配置、工艺条件和相关技术开发的人才团队,现已经得到部分氢燃料电堆企业的初步认可。
氢燃料电池系统由电堆与进气系统、冷却系统、供氢系统和电控系统等构成,其中双极板作为氢燃料电池电堆的重要组成部件,其功能主要是保证气体在电极表面的流动,将反应气体输送至膜电极,收集电流和热量,同时排出电池反应中生成的水。一般而言,在电堆成本构成中,金属双极板可占42%。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