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石化发布实施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力争成为世界领先氢能公司的发展目标。
此前,中国石化宣布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启动建设。这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投产后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项目将新建装机容量300兆瓦、年均发电量6.18亿千瓦时的光伏电站,年产能2万吨的电解水制氢厂等。
目前,中国石化是国内最大的氢气生产企业,年生产氢气约390万吨。中国石化提出,将按照“加氢引领、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助力减碳”的思路,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引领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近两年,能源企业布局氢能产业呈快跑之势,已有超过三分之一中央企业布局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在内的全产业链,并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成果。
今年4月,中国海油成立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提出进一步突出海洋优势,加快发展海上风电,择优发展陆上风光,因地制宜发展氢能业务,探索发展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应系统,努力实现“十四五”末新能源新产业收入占比达到10%的目标。
作为牵头成立中国氢能联盟的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在氢能布局上也举措频频。今年4月,国家能源集团与福建签约称将在氢能运用、新能源开发、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
今年3月,中国华电氢能技术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将重点围绕氢能产业政策与动态研究,氢能材料、装备及系统开发,氢能应用技术研究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中国大唐也成立了海南氢能产业发展中心。
氢能产业如此备受关注,一个重要因素是“双碳”背景下国家加大了政策支持。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等目标。
此前,2019年氢能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在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管理。能源“十四五”规划也把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列为能源技术装备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
同时,作为碳排放大户的能源企业也面临较大转型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虽然近年来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快速上升,但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占比仍居高不下。
能源安全也是其中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约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在低碳发展的同时,减少我国能源对外依赖具有战略意义。
据悉,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50座,加氢站数量居于世界第一位。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制氢数量居全球第一位。有关专家称,能源企业融资能力强,可以长远布局产业未来,在技术研发、资源整合等方面都有丰富经验。但从总体看,全球氢能产业仍处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初期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下一步应加大力度完善产业链条。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