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氢能产业,无疑是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产业体系。郫都区是成都氢能产业版图的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具备较完整产业链配套,在加氢站建设和储氢设备研发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在氢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领域具有良好基础。当前,由东方电气集团主要投资建设的东方氢能产业园,加速培育氢能高端产业生态链,全力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
通向新质生产力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走进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东方氢能产业园,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项目一期一批次的4栋大楼已经投用,企业入驻工作正蹄疾步稳有序推进;项目一期二批次建设如火如荼,预计今年6月完成建设、7月投运。
去年12月,这个中国首座中欧合作氢能产业园正式开园,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在氢能还未大规模商用的背景下,投资约15亿元建设一座产业园,这是一次敢为人先的尝试。对于建设这一项目的初衷,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氢能)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是基于“双碳目标”,需要能源结构的多样性,作为央企先试先行;另一方面则是基于东方电气集团自身强大的能源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以及多年对氢能领域的技术累积。
为此,东方电气集团将东方氢能产业园作为集团立足四川构建氢能生态的重要载体,打造氢能科技创新中心、应用示范中心、制造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及数据服务中心,实现技术孵化、氢能上下游产品生产制造、新技术应用场景示范、氢能产业材料检测、数据采集分析以及共享办公、会议会展、职工住宿、生活配套的职住平衡等功能,为氢能产业发展带来理念、模式、技术上的突破,引领中国西部氢能产业向链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氢能产业园目前在建的西部首条车用氢气瓶检测线、临氢材料检测中心,将弥补西部地区氢能检测线的空白,提升四川氢能产业综合竞争力。而园区在建的西部首座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站,则有利于对制加氢一体化的生产运营模式进行探索,也能为园区内企业的研发、测试、生产提供稳定、优质的氢能源。
目前,东方氢能产业园已吸引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东德实业有限公司、氢装前行供应链管理(成都)有限公司、大河四季(成都)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近10家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企业入驻,签约引进16个国内外合作项目。未来,这座产业园区内还会有更多与氢能产业相关的研发中心、办公大楼、制造中心以及上下游相关企业等“加盟”。
打造技术创新优势
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在入驻园区的企业中,东方氢能作为园区主要的运营管理企业,在产业园始建之初,就致力于把园区打造为中国西部氢能高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从而构建起氢能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形成燃料电池及制氢、储氢、加氢、氢能综合利用企业集群,成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底气何在?东方氢能作为东方电气集团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是一家以氢燃料电池及氢能相关产品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15年8月成立以来,以“绿色动力、驱动未来”为使命,全面布局氢气制备、储运、加注,氢燃料电池交通、发电等领域,开展氢能源全产业链投资等,经过技术创新与自主产品开发,全面掌握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研制、电堆工程设计、系统集成与控制及氢获取、氢储运、氢加注等氢能核心装备关键技术。
“东方氢能拥有氢能制储加用全链条技术研发、生产交付的能力,仅燃料电池方面,东方氢能已成功交付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近400台,在成都、德阳、自贡、攀枝花、内江等多地运行,在河北、江苏、甘肃、贵州等多省实现批量应用。搭载东方电气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公交车已在全国20余条公交线路上安全行驶。”东方氢能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已投运氢能车辆安全运行里程超3300万公里,在成都市投运的首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实现安全载客约3500万人次,单车最高安全里程35万公里,平均氢耗约4公斤每百公里,业内领先。
据悉,2023年,东方氢能为成都大运会提供了80辆氢能大巴;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东方氢能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公交车被作为大会参观的指定用车;在2023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上,搭载东方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公交车“氢”装上阵,作为大会示范应用场景的参观用车。
此外,东方氢能作为示范联合体牵头开展了2022至2023年度成都市燃料电池汽车车示范应用工作,开展了4.5吨燃料电池冷藏车、18吨燃料电池厢式物流车、49吨燃料电池牵引车合计共70辆车的示范工作,进一步强化燃料电池车辆在物流和重载领域的应用推广。
东方氢能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东方氢能产业园将积极引入产业上下游企业,聚集产业链各类资源,发挥协同优势和支撑作用,构筑氢能产业生态,推广氢能业态品牌,将为氢能产业的实验研究、装备制造、安全应用、业务拓展创造有利条件,引领氢能行业示范。
特别推荐: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参观报名 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展位预定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